紡織詞典——纜型紡
纜型紡(索羅紡,solospun)是一種新型紡紗技術。采用這種技術生產的紗線有著和傳統單紗不同的紗線結構。這種特殊的紗線結構保證了紗線的本身具有較少的毛羽、較好的耐摩擦性能,可以提高紗線的織造效率、提高織物的抗起球能力。 目前,纜型紡紗技術主要應用在毛精紡領域,其機構簡單、安裝方便,已經開始在一些紡紗企業推廣應用。 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開發了賽絡紡紗(sirospun)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縮短加工工序,省去并線和捻線工序,可以不經過上漿而直接用于織造加工,加工的紗線毛羽明顯下降。該技術應用起來非常簡單,只需在細紗機上加裝一些關鍵的部件便可以加工賽絡紡紗線。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澳大利亞聯邦研究院在賽絡紡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單紗紡紗技術,即纜型紡(solospun)。使用該技術加工的單紗具有優良的織造性能,有著和傳統單紗不同的紗線結構。這種紗線的強力高、耐磨性好、毛羽明顯降低、織造效率顯著提高,能節約用料、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為單紗織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加工的面料表面細膩勻凈、輕薄、穿著舒適,具有獨特的性能。目前,這項技術正在受到各國紡織專家的關注,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的前景十分廣闊。 纜型紡紗技術 纜型紡紗技術是在賽絡紡紗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紡紗技術。它是在傳統環錠細紗機上加裝了一個簡單的solospun裝置。裝置包括一個帶托架的溝槽膠輥和彈簧架,托架卡在細紗機搖架前膠輥上,紡紗時把膠輥緊壓在前牽伸羅拉的底部。當紗條通過纜型紡膠輥時,膠輥上的溝槽將纖維條分隔為若干個纖維束紗條。這些纖維條在紡紗張力作用下進入溝槽膠輥上的溝槽內。這些溝槽內的纖維紗條在加捻力矩的作用下繞纖維束自身的捻心旋轉產生一定的捻度,這些存在捻度的纖維束隨紗線的卷繞運動向下移動。當它們脫離溝槽羅拉時,這些纖維束(紗條)從不同角度和速度匯合凝聚在一起,且圍繞紗線的捻心回轉,形成不同于傳統紗線結構、具有獨特性能的單紗。 這種新型纜型紡紗技術不同于傳統賽絡紡紗技術。賽絡紡是采用兩根粗紗喂入,在鉗口形成一定寬度的三角區,形成的紗具有股線的結構和性能。賽絡紡的兩根粗紗是經同一牽伸機構牽伸后的兩股纖維束匯集而形成的紗線,而纜型紡紗技術是采用一根粗紗通過溝槽羅拉而形成。賽絡紡中每一個纖維束是由一股粗紗牽伸而形成,兩股纖維束之間不存在相互干涉的情況,而纜型紡的纖維束是由同一須條分割而成,這些纖維束的組成是在不斷變化中,在加工過程中纖維束之間相互干涉。在紡紗張力和溝槽羅拉作用下,纖維束圍繞自身的回轉中心回轉,使每個纖維束都帶有一定的捻度。隨著紡紗卷繞運動的不斷進行,在溝槽羅拉槽內的纖維束離開溝槽羅拉而匯集在一起,此時所有的帶有少量捻度的纖維束圍繞整個紗線的回轉中心回轉,最后形成具有一定捻度、具有不同于普通紗線結構的新型纜型紡紗線。 纜型紡紗裝置 纜型紡紗裝置由一對溝槽羅拉、彈簧夾、連接器和保護塊等組成。彈簧夾夾在傳統紡紗器的前腳輪的軸上,連在彈簧夾一端的保持架兩端裝有可以拆卸的溝槽羅拉。在彈簧夾的作用下,溝槽羅拉和連在彈簧夾另一端的保護塊緊貼著紡紗器前羅拉,彈簧夾的壓力保證溝槽羅拉和紡紗機前羅拉可靠平穩地接觸。 溝槽羅拉能起到分隔纖維須條的作用。它的結構要求具有一定寬度的溝槽,表面具有適當的粗糙度,能避免紡紗中羅拉纏繞、鉤掛和糾纏纖維,減少起毛、產生毛粒和細節。緊壓羅拉不能發生變形,使前羅拉和溝槽羅拉能夠正常轉動。溝槽羅拉的長度要與前羅拉相同,溝槽羅拉直徑小于前羅拉和前膠輥的直徑,以便使它與前羅拉前膠輥能夠更好的配合。 溝槽羅拉相鄰槽的深度不相同,可使相鄰槽內的纖維束條存在一定的相位差。溝槽羅拉刻槽時不是垂直與羅拉的軸線,而是在一定角度,這樣可使纖維須條進行分隔為若干個小纖維紗條,當各根纖維須條束運行到溝槽羅拉的槽底時,各個纖維須條束之間能保持一定的間距。在溝槽羅拉上的過渡段能使纖維的分隔過程減慢,可減少對纖維的損傷,同時分隔開的若干個子纖維條在過渡段時會重新匯集凝聚,然后再次被分割,使纖維之間增加纏繞現象,從而減少了成紗毛羽的數量。 紗線結構特點 在纜型紡紗過程中,溝槽羅拉將粗紗牽伸后的沒有捻度的纖維須條束經過纜型給紗裝置后分隔成若干個子纖維束,然后再進行普通細紗機的加捻區域進行加捻,最后形成纜型紡紗。 由于纜型紡紗中纖維束的存在,將使紡線的捻心處于各纖維的幾何中心,這樣使纜型紡紗中處于捻心的纖維明顯少于傳統單紗中的纖維,那么纖維頭端外露的幾率顯著少于傳統單紗,加工中的紗線毛羽能大大降低。由于溝槽羅拉上的過渡段可以使纖維束不斷產生變化,須條中的纖維在被分割后沿溝槽羅拉向下運動,當纖維遇到過渡段時分隔結束,須條重新匯集到再次被分隔,這樣減少了纖維被拉斷的幾率。溝槽羅拉上的過渡段可以使一根纖維的頭尾端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溝槽內,這樣可使纖維纏繞著更加緊密。 纜型紡紗線是幾股帶有一定捻度的纖維束加捻而形成的單股紗線,紗線中有纖維束存在,結構類似電纜線。由于紗線結構緊密、堅固、光滑,毛羽少、耐磨性好、強力大、伸長大、斷裂功大、富有彈性和光澤,因而紗線的質量大大改善。單紗經過絡筒工序加工后,其紗線性能惡化幅度也小于傳統紗線。 根據纜型紡紗原理、紗線結構特點及性能對比,纜型紡紗系統有多方面的優點。纜型紡紗線外觀光滑、毛羽少、紡線結構緊密、纖維纏線細致、不易滑脫、強力大、伸長率大大提高。由于纜型紗能使低支紗達到高支紗股線的效果,所以能提高細紗機和絡筒機的產量。通過使用纜型紡紗技術還可省去并線和捻線工序,縮短加工工序,且能夠提高紗線質量。纜型紡紗技術可使用較粗的纖維,降低用毛檔次、降低成本、節約用料。該技術可以使生產的紗線不經過漿紗工序就能實現單紗可織造,并且能使加工高支輕薄型毛紡產品成為現實。使用該紗線生產的織物呢面細膩、紋路清晰、懸垂好、抗皺性能高、抗起毛球性好、織物的光澤好、耐磨性和彈性好,生產的服飾的耐久性顯著提高。 纜型紡紗技術的出現,使成紗質量顯著提高,它明顯地改善了紡紗的性能,如毛羽明顯降低、耐磨性提高等等,并為單紗可織造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開發高支輕薄化的毛織產品開辟了新途徑。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工藝流程,為加工優質產品以及開發高檔面料奠定了理論基礎,并且為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可能性。纜型紡紗技術為精紡面料高支輕薄化提供了一個新方法,該技術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