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淮濱:中國服裝企業既靠政策更靠自己
資金是命脈,市場是根本。企業的生存離不開資金,企業的發展缺不了市場。順暢的現金流,不斷擴大的內需市場,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國務院發布的十項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舉措,讓中國的服裝企業在政策普照下,堅定信心,靠政策,更靠自己。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下降,僅靠出口來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難度明顯加大。而此時我國政府及時將擴大內需作為確保中國經濟能夠穩定、較快增長的首選,無疑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明智之舉。 伴隨著國家十項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措施的出臺,保有國民經濟最小程度地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已成為當下全社會的共識。 十項舉措涉及到民生、國家基礎建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科技、生態環境等發面,這也是我們國國民經濟中相對薄弱的環節,需要政府加強投資的力度;這十項舉措也是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在十項舉措當中,人們注意到,關于“提高城鄉農民收入”、“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以及在“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等方面,讓中國的服裝企業,在“寒冬”中看到燦爛的陽光。 農民收入增加以后,低收入人群對衣著消費需求的增加,能否就此拉動中國農村服裝消費市場?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對中小企業密集型的服裝行業來說,能否真正得到政府信貸政策的支持,成為中國服裝企業迫切需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對此,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做了深入解讀。 農村市場聚集潛力 ● 據有關專家分析,此次國務院出臺的啟動內需的政策,第一步將會從覆蓋面最廣的農村以及城市低收入群體開始。國家將通過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補貼等標準,提高低收入群體社保待遇水平等措施來增加城鄉農民的收入。 ● 中國的五六億農民是農村市場的消費主體,隨著消費市場在不斷發展擴大,特別是農村市場的開拓,使其成為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我國自主服裝品牌進入低收入消費的農村市場,并不意味著品牌的發展要降低層次,而是產品形成差異化、多樣化,避免同質化競爭,為滿足不同層次對服裝產品的消費需求所必需的。 解讀一差距即是潛力 孫淮濱:服裝行業面對的是終端消費,即是終端消費,就取決于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支出,取決于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從十項措施中可以看到,雖然這些措施離服裝消費市場還有一些中間環節。但是,如果這些措施對我國經濟能夠產生巨大拉動力的話,那么,對服裝的消費,尤其是對農村市場的開拓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的服裝市場隨著我國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大眾消費、品牌消費,和文化時尚等的影響,消費市場也在不斷發展擴大,其中最有潛力的市場應該是廣大的農村市場。因為五六億的農民是這個市場的消費主體,他們的人均消費水平,衣著消費水平與城鎮和中高收入階層還有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潛力。 在十項舉措中,有專門針對“三農”的和低收入人群的政策。在我國,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農村。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得到落實,使城鄉尤其是鄉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農民口袋里的錢多了,對服裝消費會隨之增加,這是一個成正比的關系。 品牌是市場認可的一種標識,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服裝品牌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市場,什么樣的市場都應該去開拓,這樣才能形成產品的差異化、多樣化,同時避免同質化競爭。 解讀二信心源自優勢 孫淮擯:中國擁有世界最大量級的消費市場,生產制造業在全世界具有獨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市場的前途會非常光明。對此,我們要抱有信心。 這個信心一方面來自國內市場需求地不斷擴大,另一方面來自于我國雄厚的服裝產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中國服裝的生產、制造在全世界都具有獨有的優勢,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優勢。不可想象中國的服裝生產走下坡路,出現萎縮,而我們的穿衣要依靠國外來提供,這是不可能的。 中國服裝品牌的成長進程,是中國服裝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升級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品牌消費是一個產業應該達到的最高市場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