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出現好轉跡象 設5千萬技改資金
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重點,針對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加大投入,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改造現有企業。企業自有資金是技術改造的主要來源,另一部分投資來自銀行貸款,政府對貸款進行貼息補貼,投資拉動效果是20倍—30倍,150億元的投入將拉動3000億—4000億元的企業和社會投資,而且技術改造拉動的主要是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材料、設備和產品。二要充分發揮地方在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方面的積極性。各地一直重視企業技術改造。近期又紛紛出臺加強工業技術改造工作實施辦法,明確責任、優選項目,許多省市安排的主要用于貸款貼息的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有10億元左右。全國技術改造投入對社會投資拉動的作用更可觀。三要建立一個順暢有效的運作機制。盡快發布實施技術改造投資指南或目錄,明確支持重點為產業政策鼓勵類技改項目,產業鏈條長的重點行業中的大企業、大集團和龍頭企業,技術基礎好、產品有市場、目前面臨特殊困難的企業,生產“專、新、特、精”產品的中小企業。在項目審批運作上,對于需要中央部門聯合審批的項目,由各地發展改革委與工業主管部門聯合上報,我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聯合審批、聯合核準,同時給予各地一定的項目核準權。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建設監理制、招標投標制和竣工驗收等制度。加強審計監督,適時開展專項檢查,確保專款專用。
四是在通信業發展和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方面,全力支持第三代移動通信和TD—SCDMA發展,聯合相關部委落實15項政策措施,推動通信產品制造業、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等上下游協同發展。抓緊制定并實施電信體制改革配套監管政策。加快推動3G網絡建設和商用服務,規范企業投資,推動資源共享,防止重復建設。通過抓試點、抓典型,進一步推進上海、廣州等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創新試驗區建設。選取不同類型的典型企業,找準融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還要重點抓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擴展和促進工業服務業發展等。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及各地、各部門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逐步發揮作用,在全行業和企業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國工業經濟會較快走出下行通道,開始新一輪的增長,為完成全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