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縣“中國輕紡城”轉型升級之路
新聞背景 位于浙江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是亞洲最大的紡織品交易中心,被譽為“亞洲第一布市”。2009年以來市場每月新增經營戶300戶;與2005年底相比,市場經營戶增加1.5倍,外商機構和有限公司各增加4倍,配套市場面積增加2倍,主體市場面積增加2倍,形成“南北中西”4大市場區域,總投資達50億元;市場群總成交額超600億元。2009年1-7月市場群總成交額達326.5億元,同比增長10.1%。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柯橋何以突破重圍逆勢而上?紹興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徐煥明認為,中國輕紡城主要依靠市場升級與產業升級聯動、市場拓展與城市發展聯動的“兩方聯動”戰略,助推紡織業向現代集群發展。 凸現市場升級機制優勢 在中國輕紡城發展進程中,紹興縣發揮政府超前規劃、市場布局、政策調控、市場有序運作和新市場培育等方面的作用,政府主導地位已經確立。 首先體現在對整個市場的規劃和戰略布局上。紹興縣委、縣政府提出并實施中國輕紡城“12345”發展戰略,即圍繞打造“國際紡織之都、現代商貿之城”這一總體目標,實現市場與產業、市場與城市“兩方聯動”,明確重在政府主導、形成合力,重在降低成本、優化環境,重在配套延伸、創新發展的“三項原則”,規劃“南北中西”4大市場錯位發展格局,并明確5個方面的工作著力點。 其次體現在大規模的市場建設中。2006年以來紹興縣先后啟動政府性投資主體市場建設項目8個,即東升路市場一二三期、服裝和家紡市場、坯布市場、北聯地塊改造、錢清輕紡原料市場升級改造二三期,總建筑面積約108萬平方米,概算投資約36億元。與此同時,縣里先后啟動政府性配套市場建設項目6個,即柯東倉儲中心、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創意大廈、科創大廈、倉儲物流中心、東升路道路綜合改造,總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概算投資約11億元。目前這14個政府性投資在建項目正加速推進。 政府主導還體現在對市場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上。2008年11月紹興縣中國輕紡城市場開發經營有限公司,以協議方式收購浙江精功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部分“輕紡城”股權,實現“輕紡城”控股股東易主。此舉有利于增強政府對專業市場的調控力,有利于整合市場基礎資源,提升市場綜合競爭力,有利于拓寬市場融資渠道,提升資本運作水平。 發揮塊狀經濟集群優勢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細分、業態創新、南北共榮”發展要求,紹興縣近年來進一步完善“南北中西”4大市場錯位發展格局,市場業態日趨完善。 南部市場:分步實施傳統交易區升級改造。原地新建總建筑面積達34.6萬平方米的以紡織服裝面料為主的傳統交易升級區,完善市場交易功能,優化市場經營環境,提升市場整體品位。 中部市場: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區招商隆市。把95萬平方米的國際貿易區一、二期打造成為“交易模式公司化、運營方式國際化、交易主體全球化、交易時間全天化”的以訂單交易和跨洋交易為主的全球紡織貿易大平臺。 北部市場:著力拓展新興業態區規劃建設。規劃建設柯北約100萬平方米的集服裝服飾市場、家紡市場、坯布市場、日用品市場、紡機市場、汽車市場和相關配套延伸市場在內的新興業態市場拓展區。 西部市場:加快推進原料交易區升級改造。加快推進30萬平方米的錢清輕紡原料市場區升級改造與“大錢門”國貿區建設,切實鞏固輕紡原料交易市場全國龍頭地位。 中國輕紡城管委會主任周如生告訴記者,輕紡城目前“南北中西”4大市場區域已經基本形成,市場總面積達326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市場面積達275萬平方米;倉儲、物流、會展、研發等配套市場面積51萬平方米;建成的主體與配套市場面積較2005年底分別擴大近2倍、1.8倍。 同時市場業態更趨完善。從市場產業鏈看,從上游的紡織原料、化工、機械、坯布,到中游的服裝用品、家紡用品、產業用布,到下游的服裝服飾、家紡成品,紡織全產品有望快速集聚中國輕紡城。 擴大專業市場輻射優勢 “中國·柯橋紡織指數”依托中國輕紡城編制發布,它的發布進一步奠定紹興縣在紡織業界的地位,也進一步提高中國輕紡城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07年10月“中國·柯橋紡織指數”正式依托中國輕紡城編制發布,其基礎數據采樣范圍為中國輕紡城15個面料批發市場和錢清原料批發市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