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慮升值近憂成本 紡織業復蘇路長且艱
離紹興縣城20多公里的濱海工業區是紹興紡織印染企業的聚集地,工業區里有生產紡織業上游原料PTA的華聯三鑫以及聚酯化纖的遠東石化等大型企業。濱海工業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園區內企業都滿負荷生產,大多數公司經營狀況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好轉,除江龍等幾家實施重組的公司外,沒有其他廠子倒掉。在濱海工業區里,1位常年做短途駁運的司機王師傅說,2010年以來,稍有規模的工廠尤其是印染企業的訂單多得做不完,繁榮景象跟2008年之前差不多。 表面上看,整個紹興紡織業似乎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老蔣道出其中緣由:“一是外銷檔次高品種大都轉為內銷消化,中東國家對一些檔次較低品種需求仍然比較旺盛;二是從2008年4季度開始,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走低,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2009年紹興縣輕紡城市場群實現成交額708億元,同比增長11.5%;2010年1季度輕紡城市場群實現成交額188.17億元,同比增長達22.8%。 周如生表示,現在市場這么好一方面是歐美等地區之前庫存已經逐漸消化,經濟轉好就必須補充庫存,這是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因素還有很多,趁現在出口回暖,企業希望盡量多出口。 在濱海工業區里的印染企業,雖然沒有工人難求的招工難情況,但是已經出現用工緊缺局面。紹興夢瑞紡織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劉蘭介紹,現在到印染廠去下單,要么加錢,要么比原來的周期再多等半個月,不然你就找別家。 老蔣表示,現在市場供需兩旺,估計5月還要更好一些,除國外市場確實回暖外,有一些國外采購商基于價格上漲預期而拼命下單。對于身經百戰的紹興紡織業大軍來說,持續高漲的原材料價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成為鞏固復蘇勢頭的雙重壓力。 雙重壓力 成本匯率考驗復蘇前景 提要:“人民幣不會說漲就漲,而原材料價格在繼續上漲。如果2方面因素疊加,那么將有大量外貿企業關停。”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表示,目前中國紡織業利潤率僅4%左右,人民幣升值將造成紡織品出口企業大量破產,企業將難以承受。 對此王欣感同身受。他是紹興1家小型紡織貿易公司的普通業務員,但是他對匯率問題頗為專業。王欣算1筆帳:公司利潤水平在7-8%,如果人民幣從6.8元升值到6.5元,利潤就減少近50%,生意就沒法做。 紹興縣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局辦公室主任李國剛表示,人民幣升值對紹興紡織業是個極大的負面因素,但是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目前匯率仍然未實質性變動,現在還不好做總體評估。 就在這2個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各地的紡織協會忙得不可開交,都在與商務部、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及紡織企業召開會議討論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的影響及對策等問題。 在4月中旬紡織工業協會的1次交流會上,眾多紡織企業認為,人民幣升值壓力給紡織企業產品報價、訂單承接將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不敢接單將直接降低行業開工率。另外人民幣升值削弱紡織產品出口競爭力,價格上升則導致訂單流失。目前已經出現不少外商訂單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國的現象。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表示,作為1個出口比例比較高的行業,人民幣升值影響肯定是顯而易見的。2007年7月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20%多,整個紡織業在人民幣升值狀態下,保持1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2009年因為金融危機,整個出口少將近180億美元。一般來說,每減少1億美元可能就有幾千名工人失業,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紡織企業承受能力可能越來越低。 “家底都在路上。我不可能跟客戶說人民幣要升值,對方不可能考慮。”高建章說,常規而言,做國際貿易業務,在發貨前都已經確定好價格,但是結算大都有1-2個月滯后期。如果人民幣突然大幅升值,出口企業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在管理著輕紡城2萬家企業的周如生看來,人民幣升值對一些沒有溢價能力和品牌產品的企業影響特別大,這部分企業的日子將非常艱難。企業最為擔心的問題就是國外客戶破產倒閉收不回貨款。 實際上,一些中小型貿易商并不愿意過多地考慮人民幣升值問題。紹興紡織企業1個頗為典型的觀點是,如果完全考慮到升值壓力,想都不敢想,那么單子就不用接。 周如生顯得很樂觀:“即使面對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輕紡城也沒遭遇太長的寒冬。如果人民幣真有較大幅升值,那么紹興紡織出口肯定會下降。如果外銷不行,還可以走內銷,紹興紡織業對政策、消費需求把握很快。” “人民幣升值不會引起紹興紡織企業的倒閉潮,這里的企業經過多年的歷練,市場敏感性很強,很容易掉頭。”金關秀表示,人民幣升值肯定是1個趨勢,從原來的8.3元到現在的6.8元左右,很多企業都經受過來的,整個市場觀念也在不斷轉變。 “人民幣不會說漲就漲,而原材料價格在繼續上漲,一些小型公司2010年日子會比2009年金融危機時還要難過。如果2方面因素疊加,那么將有大量外貿企業關停。”高建章已經直接感受到原料上漲的疼痛。 高建章表示,作為原材料的棉紗坯布已經從2009年11月的4.2元/米漲到現在的5.2元/米。“就以這樣的價格,拿貨都比較困難,2010年開年后漲得更兇。”另外印染業用得比較多的松香也從2009年10月的7000元/噸漲到現在的1.4萬元/噸,這幾天還在漲,報價已經到1.55萬元/噸。 紹興夢瑞紡織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劉蘭表示,2010年公司的業務沒有2009年同期好。現在原料價格一路上漲,賣價又上不去,生意不好做,都膠著在價格上無法達成協議。夢瑞紡織出口1種有彈性的印花布到南美和非洲,盡管產品出口價格已經從2009年11月的5.3-5.4元/公斤漲到現在的6.7-6.8元/公斤,但是因為染料、紗線等成本價格上升,公司利潤反而有略微下降。 據當地1位業內人士介紹,作為全球最大的化纖供應商,BP和杜邦公司在輕紡城都設有信息情報站,只要紹興當地的化纖面料漲價,情報站將直接反饋信息到這些國際巨頭的總部,醞釀同步提價。 升級轉型 轉戰中高端迫在眉睫 提要:“我們也在反思,應該創新發展模式,比如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品牌創新,整合整個產業鏈,打造中國的紡織創意中心。” 在成本上漲的現實壓力和人民幣升值的潛在壓力之下,紡織企業路在何方? 從外銷轉內銷是紹興很多反應敏銳的紡織企業求生存的必然舉措。這在金融危機期間表現尤甚。調查發現,2009年紹興紡織業外貿需求并未大幅下滑,而是出現結構性調整。在2008年4季度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前,紹興紡織業的外銷和內銷比例是45%:55%,2009年外銷市場萎縮到30-40%。周如生介紹:“我們給國際大品牌供應減少,但是銷往中東、非洲等地的中低端產品并未受到明顯影響。” 在老蔣看來,這種從外銷轉內銷的企業很多,也有一些企業直接調整產品檔次結構,比如原本這種25元/米的中高檔產品不好賣,那么就轉為15-20元的中檔產品,“企業反應快,都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導向。” “我們也在反思,應該創新發展模式,比如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品牌創新,整合整個產業鏈,打造中國的紡織創意中心。”周如生表示。 高建章的寶紡正是在2009年金融危機下通過營銷創新成功轉型的1個典型例子。其中匯率變化直接決定高建章的決策。 從2008年9月開始,金融危機使非洲一些國家貨幣大幅貶值。“2008年9月下旬,119西非法郎:1美元,2008年底則是145西非法郎:1美元,2009年4月下旬變成185西非法郎:1美元,這種匯率變化,怎么做生意?過1個晚上,1000多萬沒了。”高建章回憶說,那段時間,并不是非洲市場沒有需求,而是客戶不敢下單,下多少,虧多少。寶紡全部產品都是出口非洲,從下單到最后交貨結款總共需要45-60天,匯率大幅波動將直接侵蝕企業利潤。“這樣的匯率變化,沒有人敢做生意,減產、停產就在所難免。” 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前,寶紡和紹興95%以上的企業一樣都是以加工訂單為主,只管生產、不管銷售,能掙1份不算高但是穩定的利潤。按高建章的話說,“這樣賺錢容易,省事。” 面對難以預料的匯率風險,高建章和公司的股東決定,打造自主品牌,注冊自己的商標,將銷售部直接開到1線市場去,由被動接單轉為主動布網。高建章介紹,截至2009年底,公司總共在非洲市場開25家區域代理店,這樣可以控制價格,也可以規避匯率風險。目前這25家店的銷量已經占公司訂單的70%。“企業打品牌是對的,如果銷售總是外包,利潤就會很低,而且受制于人。” 在金關秀看來,企業各種創新大多是市場環境逼迫。“紹興的一些紡織企業是成也市場,敗也市場。以往很多企業只要有單子做就能賺錢,這就造成不愿意動腦筋創新。”在市場好的時候,金關秀所在的現代紡織工業研究院召開的創新論壇,企業根本就沒人愿意來,不過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企業參加的熱情空前高漲。 金關秀介紹,2009年企業主動找上門來委托設計的單子大幅增加,研究院僅賣設計圖紙就入賬300多萬元。同時很多稍有意識和實力的企業已經在招募自己的設計師,自主設計花色和面料。因為大家都明白只有自己有好方案,主動出擊,才能夠賺取超額利潤。 就在輕紡城城建管委會所在的創意大廈里,當地政府免費提供場地,半年時間引進40多家創意工作室。其中1家貿易公司擁有1個包括印度人、韓國人在內的10多人的設計師隊伍。“我想要去參觀,都沒法進去,人家那是商業機密。”周如生笑言,盡管輕紡城離創意中心的目標還有距離,但是這種趨勢日益明顯。 周如生曾去參觀過意大利1家紡織企業。“它們號稱用過的廢水能夠直接養魚,這有些夸張,但是說明環保做得比較好。”他說,人家的化纖布能夠賣到每米15歐元,利潤能夠高達5歐元,而我們的產品每米相對應大都只能夠賣到15元人民幣。 “我們也要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樣環保、利潤都不是問題。”周如生認為,紹興紡織業要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跨越,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