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年,東莞市興業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錫培就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資金困難,訂單下滑,人手又不夠,在行里做這么多年,今年真的不好過。”
去年下半年以來,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沿海地區紡織業也因為外需的萎縮而感到生存壓力大于往年,對外貿易增速放緩,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單是在虎門,目前就有10%的企業訂單下降,下降幅度大的能達到40%。”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鎮長葉孔新說。
特別是今年1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下降7.8%,外貿結構處于激烈變化時期,出口形勢將更為嚴峻。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剔除價格因素,2011年我國服裝出口數量同比下降0.2%。行業利潤增長持續減速,2011年1-11月增速較1季度下降27個百分點,11月當月利潤增速僅為11.6%,較年初下降46個百分點。
“目前有一部分中低檔產品已經轉移到周邊國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從全年角度看,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仍將疲軟,出口企業面臨的需求不足、競爭壓力和貿易摩擦也將更加突出。以紡織為代表的傳統產品出口根據勞動力密集程度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未來幾年下降幅度會更大。
專家表示,趨緊的外部環境將形成市場倒逼機制,帶來新一輪行業洗牌,服裝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危機中,不少敢為人先的企業積極找尋轉型之路,通過整合資源、革新技術、擴大生產,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全世界的品牌幾乎茶山鎮都有加工廠。我們能把國外品牌做好,也可以做好自己的品牌。”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的百納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小燕說。她認為,把具有出口基礎的企業組織起來,合力打響國內市場,不失為應對危機的良策。
百納威實業有限公司是1家為美國嬰幼兒服裝品牌做加工的童裝企業,2010年開始創建自己的童裝品牌碩士貓。目前碩士貓在國內已經有100多家門店,帶動不少中小企業為他們做加工。
同樣,江蘇紅豆集團、廣東以純集團作為服裝產業的龍頭企業,在危機中也發揮出巨大的帶動作用。
“1個龍頭企業,能在整個供應鏈產業鏈上帶動成百上千家中小企業。”王天凱建議,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給國內品牌做代加工的方式,整合供應鏈,把本土品牌做大做強。
和百納威一樣,在這輪危機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依賴出口往往只能借助經濟的繁榮周期得到暫時發展,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除了抱團取暖,企業自身也要多條腿走路。”東莞市茶山鎮偉博紡織服裝廠負責人袁偉強說,“出口、國內加工、開創品牌多種方式并行,分散風險。”
“以往那種廉價競爭已經不復存在。在高成本時代,企業需要在產業鏈的提升中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路,抓住品牌建設和設計研發兩個制高點,形成成熟、完整的技術能力和產業體系。”王天凱說。
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轉型升級并非一蹴而就,盡管危機給了企業很多啟示,但在實際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企業家和業內專家紛紛建議政府對傳統產業進一步予以支持,幫助中小企業突破瓶頸。
“有人用‘飯沒做熟,火沒了’來形容現在的服裝品牌和研發建設。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配套服務的缺失。”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說,比如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技術升級缺乏明確的財政補貼、自有品牌進駐商場的門檻過高等。他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措施,完善服裝行業的配套服務。
“不要忽視東南亞地區的后發效應。”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翟崇碧建議,在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能進一步在出口退稅、減輕企業稅費等方面對出口企業扶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