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久久久免费影院,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看精品亚洲99精品国产,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成人嫩模一区二区,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錦橋紡織網
資訊 要聞 視點 外貿 統計 標準 科技 市場 寧波 織里 昌邑 盛澤 湖塘 錢清 供應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棉花 現貨 撮合 鄭棉 儲棉 美棉 主港價 曲線 棉花 化纖 紗線 坯布 外匯 原油 采購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化纖 滌綸 粘膠 聚酯 腈綸 氨綸 錦綸 計算 克重 布價 紗價 棉價 外棉價 服務 會員 廣告 軟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熱門關鍵字:

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政策科技給力或解棉花困局

                     

  棉花價格偏低,加上農資、人工等種植成本的不斷提高,讓植棉收益逐步減少,也壓制了棉農的種植熱情。面對植棉面積的逐年降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植棉的科技水平或是解困的關鍵。

  從2009年到2011年,棉花經歷了從每噸1.8萬元到3.3萬元的暴漲,以及隨后一路下滑到每噸2萬元的暴跌,價格的劇烈波動讓不少棉農無所適從。與棉價一起波動的,還有棉田的面積及棉農的心情。

  對于棉花面積不斷減少、棉農熱情持續下滑的原因,糧油市場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棉企負責人和棉農有一個共同的說法,就是因為棉花價格偏低,加上農資、人工等種植成本的不斷提高,讓植棉收益逐步減少,因此壓抑了棉農的種植熱情。

  效益低熱情減

  “近幾年德州市植棉面積持續下降,2011年為163萬畝,預計今年為120萬畝,較上年下降25%~30%。”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告訴記者。

  德州地處魯北平原,是我國傳統的棉花主產區,有著數百年的植棉歷史。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催生了德州的棉花產業,常年植棉面積200萬~300萬畝。但近幾年來棉花面積逐年減少,2010年只有155萬畝,2011年163萬畝,棉田面積由前些年占山東省25%左右降到目前14%左右。

  和德州隔省界相鄰的河北省衡水市,今年棉農種植意愿也不積極。地處深州市的河北華脈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涉及棉花種子推廣、棉花收購和加工的中型棉花企業。公司總經理楊少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表示,由于當地棉花面積銳減,公司已經決定調整經營方向,把棉花作為副業,向其他行業發展。

  據楊少云介紹,今年深州市棉花種植面積將會減少2/3,往年的這個時候是種植棉花的最佳季節,但是今年公司的棉花種子即使降價促銷,也很少有人問津。

  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的2012年棉花種植面積調查數據初步顯示,黃河流域預計種植面積2436萬畝,降幅14%,其中山東降幅在15%。這一數字也得到了馬俊凱的認同。談到種植面積不斷縮減的原因,他表示,棉價偏低、棉農收益減少,是造成棉農種植熱情降低的罪魁禍首。

  據了解,2011年德州市機耕、種子、化肥、農藥等直接成本(不包括人工)480元/畝,包地費平均450元/畝,雇人拾棉約380元/畝。按畝產籽棉474斤、平均售價3.80元/斤計算,產值1801元/畝,扣除直接種植成本后收益1321元/畝,比種糧食少收入330元/畝左右。

  “棉花價格偏低是主要原因,另外種棉花機械化程度低,占用人工多,田間管理的時間更長,加上近幾年來起伏不定的‘過山車’棉價,讓農民在種植棉花上退避三舍。”楊少云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

  盼政策科技給力

  為保護棉農利益,2011年3月份,國家出臺棉花收儲政策,規定從2011年9月份到2012年3月底,當市場上三級皮棉價格低于1.98萬/噸時,國家大量敞開收購。截至今年3月31日收儲結束,國家收儲量占全年產量的比例為47.43%。

  業內專家表示,國家的收儲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量的收儲卻并沒有對市場棉價起到抬升作用。事實也正是如此,4月份棉花現貨價格仍維持在1.94萬~1.95萬元/噸。

  “棉花價格上不去,種棉花政府補貼也少,2012年德州市種糧補貼120元/畝;種棉僅有15元/畝的良種補貼,沒有其他補貼。這更讓棉花的對比收益降低。”馬俊凱表示。

  2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布了《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2012年度(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國家收儲價格為2.04萬元/噸,比2011年度提高了600元/噸。但由于增長幅度有限,對提高農民植棉積極性作用有限。

  與國內棉農尷尬困境相比較,美國棉農可以享受到反危機補貼、棉花銷售補貼,政府對棉花的補貼達到棉農收入的80%左右,棉農根本不用擔心市場漲跌,此外還可以借助期貨獲利。

  對此,馬俊凱表示,我們也應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比如設立不低于種糧補貼標準的種棉補貼,同時國家可以出臺支持政策鼓勵棉農成立棉花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帶動目前各家各戶分散的種植模式,從而降低種植成本。

  除了國家的扶持政策,加大棉花科技創新力度也成為改變目前現狀的有效方法。高青縣植棉大戶張紅青表示,除了希望國家給予補貼外,她還盼望有關部門能培育一種“不修棉”品種,減少人工管理的時間,降低人工成本。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