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紡織優化區位布局 推進集群升級顯成效
湖北紡織優化區位布局,大力推進紡織產業集群升級,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35億元,增長36.3%,利潤15.9億元,增長31.2%,創稅12.5億元,增長42.7%。 紡織工業是湖北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該省在積極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同時,推動紡織工業向原料產地和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集中,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發展,以集聚發展推進產業布局優化。一是加快建設荊州印染工業園,支持襄陽樊城、漢川、團風、陽邏等地適度發展印染業。 二是圍繞“1+8”城市圈產業轉型升級,構筑以武漢為龍頭的鄂東服裝走廊。將武漢建設成為企業總部和設計、信息、物流、服飾文化發布中心,服裝及面輔料市場集散中心。加快漢口北服裝大市場建設,努力建成在中部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大型服裝批發城。 三是做大宜昌滌綸化纖基地,做強襄陽粘膠化纖基地。依托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在武漢化工園區策劃建設下游滌綸化纖項目;支持黃岡龍感湖、漢川市建設廢舊聚脂及再生纖維回收利用生產基地。 經過數年努力,該省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健康發展,其放大功能和“森林效應”日益顯現,已成為行業承接轉移、加快發展的重要載體。其中,仙桃市彭場鎮、漢川市馬口鎮、襄陽市樊城區分別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非織造布制品名鎮”、“中國制線名鎮”和“中國織布名鎮”。襄陽、孝感棉紡錠分別為230萬枚和210萬枚,約占全行業的21%和19%;襄陽、仙桃紡織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占全行業的18.9%和17.3%。為此,該省鼓勵重點紡織產業集群構建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擴大規模,錯位發展,走特色化經營之路。并積極搭建集群全方位高效率的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市場開拓、信息網絡、人才培訓、投資創業、融資擔保、管理咨詢等六大服務體系,提高集群企業的設計創意、產品質量、企業管理、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水平,加快推進現代紡織產業集群發展,培育過100億產業集群5個,過50億產業集群10個,過30億產業集群15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