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出口下降 外貿形勢嚴峻
作為山東傳統出口優勢項目的服裝出口,正面臨后續乏力的窘境。青島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省出口服裝73.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 究其原因,一方面,歐美經濟復蘇緩慢,導致服裝外需持續疲軟;另一方面,企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訂單轉移跡象日趨明顯。據了解,目前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用工成本只相當于中國的38%,原料成本相當于70%,紡織服裝出口報價比我國低10%。 近年來,迫于綜合要素成本攀升,我國紡織行業多年累積的加工優勢逐漸削弱,一些國內生產企業開始將生產線外遷,體育用品巨頭耐克、阿迪達斯也相繼關閉在中國的工廠,海外訂單開始轉移到上述生產成本較為低廉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棉價差距致使企業用國內棉成本過高,造成我國棉紡產業鏈競爭力嚴重下降,成為困擾紡織企業的瓶頸。去年9月以來,國際棉花價格震蕩下跌,與國內市場價差不斷拉大。國內新一輪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即將啟動,內外棉價差問題仍將存在。 不斷增高的庫存也使企業生存壓力明顯上升。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紡織服裝業已公布的8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庫存合計高達671.66億元。此外,今年以來來自歐美的貿易摩擦也頻頻掣肘我國服裝出口。 山東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我省進出口額同比下降5.1%,是今年2月份以來降幅最大的月份。作為山東傳統出口優勢項目,服裝出口的下降凸顯出外貿形勢的嚴峻性,應當引起各方的足夠重視。 令人欣慰的是,為應對外貿下滑風險,國務院12日討論通過了《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推出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以減輕企業負擔。山東省政府日前也發布通知,推出十條措施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促進外經貿發展。 但也應看到,盡管有關政策比較及時“給力”,但要扭轉服裝出口下降局面關鍵還要靠企業自救。有關企業應當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在增強開拓市場能力的同時加大品牌建設的力度。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大成本費用控制,及時掌握國際貿易新規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