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中國非織造布行業10強及優秀供應商”在經過5個月的嚴格評審后,于10月25日在浙江紹興舉辦的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上發布獲獎名單,旨在向世界非織造同行組團展現中國力量的立意不言自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副會長高勇、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偉等蒞臨助陣。
席間,美國非織造布協會、歐洲非織造布協會、臺灣不織布同業公會、香港非織造布協會和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攜各自旗下精英會員齊聚一堂構成歷史性畫面,中國內地在作為全球重要消費市場的同時,正在將愈發強健的制造業本體伸向國際。雖然中國非織造軍團初露端倪,但與市場相裹挾的綜合優勢令它煥發出不容小視的成長速度。
據平均經濟指標同比測算,2012/2013年度中國非織造布10強企業總資產增長16.4%,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9.4%,員工人數增長9.8%,利潤率升高1個百分點,研發費用增長6.4%,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兼顧贏利及創新。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表示,個性化解決方案、多種復合技術萃取特殊性能、高效和輕量化完美組合、性價比和可替代性等競爭優勢,將助推我國非織造布行業擴大利潤空間并在更多應用領域釋放潛能。
美國非織造布協會主席DavidRousse闡釋世界范圍內非織造布工業統計數據,全球非織造布產量主要是歐洲、北美、中國三分天下,分別占比26%、25%、22%。未來5年非織造年度增長率為7.6%,高于前5年的6.4%水平,中國必然水漲船高地涌現大批非織造龍頭企業。特別是醫用領域,中國雖然位居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二,但國內市場高端產品覆蓋率不足5%,充分填滿這些空間將有上千噸產品實現銷售。
結合對2020年全球非織造布市場的前瞻性預測,歐洲非織造布協會主席PierreWiertz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實力東移,人們不僅關注經濟增長率,還關注生活質量提升。由此帶來的系統性問題需要創新,但創新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企業必須將客戶作為關鍵流程,重視供應鏈對話。中西方非織造布產品的品質差異并不大,不少國際知名企業為了接近客戶都將研發中心向亞洲轉移,中國企業面臨家門口的競爭或拓展海外亦應如此。
國際同行眼中不可限量的中國新勢力,在剛剛當選10強的中國非織造布企業看來另有一番解讀。此次評選中綜合指標居于前列的浙江金三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嚴華榮表示,今后適應國際競爭環境且生存較好的,一定是能夠利用資本運作整合產業資源的大企業,和在某些專項領域提供精準服務的特色中小企業。
同時躋身世界非織40強第30名的廣東俊富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聲富認為,國內企業大部分都在做自己能做的產品,然而有實力、有擔當的企業應主動發展環保等順應需求且與政策吻合的高附加值產品,避開大家爭搶的中低端領域,形成獨有的競爭優勢。
老板集團下轄的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杰說,國外企業的強體現在經營的可持續和技術的原創性上。通過與國外優質企業交流合作,視野將不斷進行調整,后續積累到一定程度,技術上突破的可能性也會逐漸顯現。
在產業用“十二五”規劃中期檢驗全面展開的當口,中國非織造布10強誕生促進行業以企業為微觀窗口洞見宏觀問題。王偉表示,近年來中國非織造布在質量、品種、工藝及應用領域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缺少整合所有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同質化問題及價格競爭依舊較為激烈。工信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將重點開展三點工作:一是支持、拓展終端市場為核心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重點擴大非織造布在醫療、環保、過濾等領域的應用;二是加強基礎研究和質量評價等公共服務能力的建設;三是支持全壽命、綠色、環保產品的開發生產,支持節能減排和回收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