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利用理念要普及
訪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裝材料開發組專業經理 劉呈剛
消費者不愿意接受再生紡織品服裝的原因主要是消費者對其認知度不夠,這個問題是目前再生纖維應用發展最為棘手的問題,需要從各方面對消費者普及循環利用的理念。
TAweekly:作為國內知名的體育用品品牌商,李寧使用再生纖維的情況多嗎? 劉呈剛:其實李寧一直以來都有用再生纖維。早在三年前,我們就與日本帝人集團進行了一次這方面的合作,對紗線、服裝進行回收和加工,實現循環再利用。但最后由于服裝的二次回收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項目沒有能夠做得更好。但同時這個缺憾也給我們指明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TAweekly:現在,市面上也可以見到李寧的再生纖維服裝,對于再生纖維的具體應用,您有什么感受? 劉呈剛:以李寧來說,用再生纖維做出來的產品,其價位比原生纖維所生產出的產品高達30%。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再生纖維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降不下來。一件普通原生李寧T恤衫賣到130~150塊,消費者比較樂于接受,但是用再生纖維做成的T恤衫,可能要賣到200多塊,這時候消費者就不太能夠接受了。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除了引導消費者要有一種穿著再生纖維服裝是一種時尚、一種文化外,也希望再生纖維生產商提高技術水平,在前道壓縮成本,控制好各種環節和流程的成本。 TAweekly:除了成本上的因素,還有沒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到李寧對于再生纖維的應用? 劉呈剛:如果說一方面是成本,那么另一方面應該是技術。目前國內再生纖維技術方面發展的一些問題,其實也影響到了下游品牌企業的應用?,F在國內再生纖維只能固定和穩定在某幾種或者某幾類旦數的纖維,跟原生紗線相比,類型可以說是比較匱乏的。如果上游可以提供給我們的再生纖維產品更加豐富些,那么下游也可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TAweekly:剛才您也介紹道,國內消費者在面對再生纖維產品略微高昂的價位時,會出現不能接受的情況,您覺得這是為什么? 劉呈剛:其實,我認為并不是一個價格因素的問題,還涉及到消費者對再生纖維紡織品服裝的認知度問題,這個問題目前是中國再生纖維產品應用發展方面最為棘手的問題。有的消費者不愿意接受再生纖維紡織品服裝,是因為不太了解,不太了解是因為宣傳和引導不夠,他們對這種產品不放心。 TAweekly:可以看出,在再生纖維的宣傳和引導方面,同國外相比,目前國內還是非常欠缺的。 劉呈剛:的確。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時候,耐克公司的再生纖維球衣的廣告就做得非常成功,7個可樂瓶就是一件球衣,借助著世界杯的那股風潮,球衣賣得很好,廣告和宣傳也很成功,這是耐克公司的一種營銷手段。 目前李寧使用再生纖維做成的產品也是多種多樣的,針織的T恤衫、衛衣,梭織的風衣、夾克。我們也有做一些廣告和宣傳,在產品上我們也附了再生循環的吊牌,就是希望可以幫助國內消費者提高對再生紡織品的認知度。 TAweekly:下一步,李寧在再生纖維的應用開發方面是如何打算的? 劉呈剛:現在普通的再生纖維產品還不能降解,開發可以降解的再生紡織品服裝是我們的目標。目前,國外已經在進行了,但是國內還相對空白。再生纖維應用的問題,是一個產業鏈的問題,希望上下游共同解決各種問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