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基金啟動 鼓勵基礎研究
6月21日,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共同主辦的2013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生物基纖維材料與漢麻產業發展論壇在云南昆明召開。會議啟動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公布了首屆“恒逸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會議重點探討了我國生物基纖維材料及生化原料發展的戰略問題。 紡織化纖行業的科研創新以及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在新時期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指出,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工作轉變為以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為重點。我國紡織工業也進入了重大調整期。在該階段,紡織工業在發展速度與規模上將發生明顯變化,更加依靠科研技術力量提升行業整體實力。 高勇強調,如何發揮科學技術人員的作用是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應關注的重點。紡織化纖行業的原創技術要依靠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 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與恒逸集團共同簽訂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合作協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說,深化基礎理論研究,推動原創技術發展,是我國化纖科技工作者在行業發展新階段應擔負的使命。成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以鼓勵行業切實有效地開展學術研究,深化基礎研究水平。 作為捐贈方,恒逸集團捐獻1600萬元作為“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的啟動資金。恒逸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方賢水在致辭時表示,恒逸集團的成長受益于行業技術進步,支持行業基礎性研究和科技創新,恒逸集團也將獲益。 會議現場對首屆“恒逸優秀學術論文獎”的獲獎代表進行了頒獎。本屆征文以“創新化纖科技,發展綠色產業”為主題,共收到全國優秀論文120余篇。經過專家評審,“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鹽溶劑小間隙干濕紡纖維素纖維的結構與性能”等7篇論文獲得二等獎,“PES及其共聚酯的合成與性能研究”等10篇論文獲得三等獎。一等獎空缺。 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談及成立“中國化學纖維協會·恒逸基金”意義時認為,該基金的成立,一是可以推動行業回歸基礎研究,重視原創技術;二是依靠我國化纖行業的全球地位,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學術基金;三是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化纖科學技術體系,提升學術論文以及我國有關學術期刊的質量。 恒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遠華表示,恒逸集團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擁有豐富的優秀的人力資源。恒逸集團協助成立該基金,通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可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會議還探討了生物基纖維材料及生化原料的發展等問題。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鄭植藝在強調發展生物基化學纖維的重要性時說,化學纖維從生物基途徑取得原料的趨勢在全球日益明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危機后,均把發展生物產業作為走出困境、爭奪高新技術制高點、重新走向繁榮的國家戰略。鄭植藝用“原料替代初具規模,過程替代任眾道遠,產品替代初見成效”三句話總結了當前我國生物基化學纖維“三替代”工作的發展現狀。 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漢麻中心總工程師郝新敏、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杜俊琪、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顧問趙慶章等嘉賓也應邀發表了主題演講。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