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久久久免费影院,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看精品亚洲99精品国产,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成人嫩模一区二区,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錦橋紡織網
資訊 要聞 視點 外貿 統計 標準 科技 市場 寧波 織里 昌邑 盛澤 湖塘 錢清 供應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棉花 現貨 撮合 鄭棉 美棉 收儲 拋儲 曲線 棉花 化纖 紗線 坯布 外匯 原油 采購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化纖 滌綸 粘膠 聚酯 腈綸 氨綸 錦綸 計算 克重 布價 紗價 棉價 外棉價 服務 會員 廣告 軟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熱門關鍵字:

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2013屆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就業率保持90%以上

                     

  上半年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疑惑、實習境遇言猶在耳,7月醞釀一場“血雨腥風”的畢業狂潮再次降臨。在史上最難就業季、“90后”駕臨等不可控因素纏繞下,畢業生及其指導老師早已提前備戰,不敢抱持過分理想的期望;而作為主要用人單位的非織造企業似乎更具有主動權,殺閥決斷間凸顯其雖渴求高技術人才卻不肯輕易將就的態度。

  在就業與擇業的拉鋸戰中從來沒有絕對的贏家,隨著更多后設置該專業的紡織高等院校依次向業界輸送畢業生,前人的經驗固然要參照,攤薄的市場也必須要面對。非織造企業數量增長與該專業高校招生數量之間的關系至今尚無數據可考,但是從本報連續跟蹤調查的反饋可知,支撐該專業繼續擴容的客觀條件依舊存在,且有可能長期存在。

  對這個判斷最直觀的印證就是,盡管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但非織造企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多數學校非織造專業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目前,國內開設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的紡織院校有十幾所,但是像安徽工業大學、江南大學等多所學校開設此專業不足4年,今年都還沒有畢業生。因此本報重點走訪了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南通大學、蘇州大學等專業歷史悠久的院校師生,從他們提供的近5年就業數據來看曾創下100%就業率的院校至少有3所。

  同時接受本報采訪的12家非織造企業今年都不同程度地招聘了應屆畢業生,其崗位分配大多集中在技術員、銷售員、設備維修員和辦公室文員,他們對“90后”職場新人的大膽、叛逆、張揚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卻在實際使用中意外地發現了他們的務實與踏實。這和高校近年來在就業方面有針對性的指導密不可分。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克服職場不安全感和浮躁心態的意識滲透也被逐漸提上日程且初見成效。

  剛登職場的“90后”不少家庭條件優渥,創業的眼界和手段都在前輩之上。然而人脈積累不廣、技術短板明顯都是擺在大學生面前的一道硬傷,有人嘗試創業獲得成功,有人卻坦言沒有承受創業失敗的勇氣。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一些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然而不少學生感覺申請優惠政策難如登天,或者根本找不到相關部門,其中風險難免獨自隱忍。

  當然也有不同聲音表示,大學生創業的概念看上去很美,但對于不同的專業領域而言卻存在著“專業流失”的問題,例如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的技術難度系數較大,培養一個專門人才需要知識和經驗的長期積累,而針對該專業的創業方向不是個體能夠輕易為之,想要一畢業就創業勢必要往容易切入的領域轉換跑道,導致行業出現人才斷層。

  好在人們對于專業流失的理解越來越寬容,圍繞非織造行業應運而生的周邊職業滋養著本專業學生的技能發散,咨詢業、傳媒業等都有專業人才藏龍臥虎。行業發展呈現多樣化,人才流向勢必也要多樣化,這或許正是支撐該專業不斷擴容壯大的另一客觀條件。

  話題一:逆勢而上

  參與討論:  

  學校:田旭(天津工業大學) 尹老師(東華大學)  

  企業:

  王偉民(浙江三友無紡布公司負責人)

  劉青青(浙江陽光非織造有限公司銷售主管)

  金剛(江蘇康華新材料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王利(高陽針刺地毯廠銷售經理)  

  學生:

  陳成(天津工業大學2013屆畢業生)

  高俊雅(南通大學2013屆畢業生)

  馬麗宇(武漢紡織大學2013屆畢業生)

  梁飛(東華大學2013屆畢業生)

  就業率依舊樂觀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不少高校畢業生抱怨今年就業太難。不過可喜的是多數紡織高校負責人表示,該校的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就業率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仍然保持樂觀狀態。可見處于上升時期的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依舊旺盛。

  田旭:盡管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但是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屬于技術型專業,工廠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還是很旺盛,因此我們學校的學生就業前景還是很樂觀的,并且在未來幾年內都會保持這種樂觀狀態。

  尹老師:相比往年參加學校招聘會的企業數量,今年的確出現小幅下滑,舉辦宣講會的企業數量也有所減少。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學生就業狀況還是不錯的,除了部分在校功課不過關的學生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外,大部分畢業生的工作都有了著落。

  高俊雅:學校今年的就業率和往年差不多,但我覺得還是不樂觀,因為我周圍的很多同學雖然都簽了合同,卻很少有感覺滿意的,大家都說走一步看一步,盡量達到畢業不失業。

  老師幫助或許有效

  面臨就業難題,有的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幫助,有的學生卻愿意獨自尋求出路。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更新招聘信息,卻不能代替學生到企業入職工作。就業指導既需要隔空實施,又要盡量落地,一來一回的拉鋸戰成為這段時期的“主打招牌菜”。

  田旭:學校每年都會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包括聯系公司參加學校招聘會,及時在學院公告欄張貼各非織造企業的招聘信息以及推薦成績優異的學生到企業工作等。

  王偉民:公司今年招聘的大學畢業生都是學校推薦的人才,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秀,課外活動豐富,按照他們目前的入職情況,我們企業還是很滿意的。

  高俊雅:我向就業導師咨詢過,但是覺得沒有什么效果,現在感覺很迷茫。前幾天看新聞,有人曝光農民工的工資可以達到月薪1.4萬元,沒想到農民工竟然是個高薪的工作,我突然想去試試!

  馬麗宇:我從畢業實習到現在就業,期間的曲折過程老師都沒有過問,只是通知我們按時交三方協議。好在我對自己的新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

  招聘崗位可多可少

  企業減少員工招聘崗位或是因為人員已經飽,抑或是為了縮減成本開支,一些員工不明就里便遭到公司解雇,是因為自身不努力還是因為公司不待見,統統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每年夏天的畢業季仍是大學生尋找工作的最佳時機。

  王偉民:公司今年設立的就業崗位只有一個質檢員。企業對于新員工的招聘人數一般分為“大小年”,一年多招、一年少招或者不招新員工都是有可能的。公司現在沒有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再招聘新人。

  劉青青:現在的小孩家庭成長環境優渥,受不了苦,這一點我們了解,所以會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如果要求十分過分,這樣的員工我們是絕對不會留下的。

  金剛:現在的社會風氣浮躁,年輕人也浮躁,不過只要認真工作,公司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不認真干活,挑三揀四,并且對其他員工指手畫腳,始終一幅指點江山的態勢,這樣的員工我們是絕對不會容忍的。

  技術人才情商要高

  非織造企業一直在尋求技術型人才。有的企業表示新來的大學生技術水平不過關,不敢重用;也有企業表示員工只要踏實肯干就愿意接受和提拔。不論怎樣的企業,最為看重的還是他們自我嚴格要求的職業素養和審時度勢的悟性。

  王利:企業最需要的永遠都是技術人才。大家都說新畢業的大學生有理論,沒實踐經驗,但是我們近期發現,并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專業成績優良,有的人連基本的壓輥、軸承都不認識,這讓我們企業很難堪,也不敢把技術工作交給他們。

  劉青青:企業需要的是懂技術、會做事、會審時度勢的員工。這樣的員工不需要領導的催促就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少說話,多做事”是員工在工作期間要遵守的一條紀律。

  馬麗宇:盡管工作已經有著落,但是我認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依然處于劣勢,不少企業經營有困難,急于招聘技術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帶來收益,可是我們剛出校門哪有那么大本事,再說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

  酸甜苦辣咀嚼成長

  隨著夏季的到來,2013屆的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都已結束自己的大學生活。不論大學期間是燦爛輝煌還是黯然度過都已顯得不重要,唯一不變的話題就是工作是否滿意,未來是否明確,這已然成為評定自己與他人最好的方式。

  陳成:大四剛開始我就在為找工作做準備了。3月開始到6月結束整整4個月,從第一次面試被批得一無是處到最終拿到宜家的錄取通知書,我感覺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蛻變。

  高俊雅:大學期間我曾擔任學生會主席等職位,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實踐經驗很豐富。可是最近一段時間找工作卻讓我遍體鱗傷,企業招聘都是一線的勞動工,這樣的平臺怎能讓我施展自己的才華?

  梁飛:我很慶幸自己在大學期間的成績比較好,并且獲得了多次獎學金,憑借這點微弱的優勢才可以在這場硝煙中獲得一份自己還算比較滿意的工作。我的下一步打算是一邊努力工作一邊準備攻讀在職研究生,畢竟高學歷在社會和企業中會有更大的競爭力。

  話題二:“90后”駕臨

  參與討論:  

  學校:張教授(武漢紡織大學) 陳廷(蘇州大學)  

  企業:

  王悅(江蘇高爾雅非織造布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萬剛(紹興華聯非織造材料公司技術主管)

  李益民(陜西龍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經理)  

  學生:

  李棟鈺(東華大學2013屆畢業生)

  朱鵬飛(蘇州大學2013屆畢業生)

  劉亞輝(武漢紡織大學2013屆畢業生)

  郭磊(東華大學2013屆畢業生)

  王瑩(天津工業大學2013屆畢業生)

  找份工作不能將就

  周圍的同學不論是找到了滿意還是不滿意的工作,都會對未就業的同學產生無形的壓力。為了不讓眼下的日子難挨,有的同學選擇先找份工作將就著,殊不知這一將就可能就是十幾年,如果懂得臥薪嘗膽人生理想或許不會慢慢泯滅。

  李棟鈺:我不是很滿意第一份工作,但是今年工作實在難找,我們好多同學現在都還沒有定下來去哪里工作,畢業以后我不想再和家里要錢了,所以要先找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才行,至于工作理想什么的得慢慢計劃。

  劉亞輝:我參加了今年1月份的研究生考試,但是數學發揮失常,沒有達到天津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經過2個月思想斗爭,我決定“二戰”。我會利用上班的空余時間好好復習。

  朱鵬飛:找工作就要找喜歡的工作,不能害怕沒有工作就隨便找一個湊合,結果特別痛苦。我覺得只有喜歡這份工作才有可能把它做好,這和談戀愛的道理是一樣的,我想沒有誰愿意和自己不喜歡的人談戀愛的。

  基層鍛煉耐住寂寞

  前衛、張揚、叛逆、大膽,是人們給“90后”貼的標簽。大多數非織造企業在招聘之前已經做足思想準備,可是實際情況似乎與傳說中有很大距離,這對于企業發展無疑是個利好消息。耐心培養,大膽重用,“90后”的職場角色等待檢驗。

  李棟鈺:公司給我們安排的職位和在當地招收的臨時工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在車間干活。我覺得可以理解,畢竟是新人,但要是一直在車間可就吃不消了。

  王悅:今年來公司工作的大學生雖然是“90后”,但是并沒有傳說中的大膽叛逆,也沒有趾高氣昂的感覺,對車間工人也很熱情。

  萬剛:我們公司今年新招聘的畢業生都是男生,學生們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我們實際生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公司不敢貿然把重要的技術工作分配給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新人。

  李益民:公司一線員工多數是當地居民,因此我交給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給底下員工制定一份培訓計劃,現在正在等待驗收成果。

  跳槽不是誰的專利

  不論是剛出校園心思靈動的“90后”,還是久經沙場眼界獨到的“老江湖”,頻繁跳槽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常態。有人選擇跟著潮流走,也有人誓言要出淤泥而不染,但不論是怎樣的選擇,對于“90后”的職場新鮮人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劉亞輝:我覺得是否跳槽要看這份工作對于自己的吸引力,如果覺得這工作有前途或者“有錢途”,就該死心塌地堅持;如果覺得這工作讓自己生不如死,那就不如早點辭職,正所謂“早死早超生”。這跟是不是“90后”沒有關系。

  朱鵬飛:不光是我們“90后”會頻繁跳槽,現在很多“70后”、“80后”都紛紛跳槽。我認為不能拿一個人換工作的頻率來衡量他的工作能力,畢竟人往高處走嘛。

  陳廷:我并不建議學生隨便跳槽,尤其是第一份工作應該十分重視。隨便跳槽一方面影響企業對于這個學生的印象;另一方面說明學生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不強。

  申請福利講究策略

  對公司待遇不滿意,提出意見卻遭到無情打壓,無奈之下只有忍氣吞聲,更有甚者選擇毅然出走。然而這樣的結局,在多數情況下是學生受到傷害。有人不禁感慨:企業是否也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適當提高員工待遇,達到雙方互贏?

  朱鵬飛:薪資福利不好必須要去爭取,否則受罪的可是自己。當然需要講究策略的,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獨自挑大梁,要聯合大家一起爭取。

  郭磊:我覺得剛到公司就和公司提意見、要求、還有各種不福利不太好,容易讓企業對我們有意見,覺得這人不好好工作只知道要錢。我想等我在某一公司做出一些成就的時候,再提意見比較可靠,成功幾率也比較高。

  王瑩:前一段時間和我一起來公司工作的另一學校的畢業生覺得福利條件不好,找領導談判,然后就被辭退了。這件事對我有一定的沖擊,我覺得我應該滿足,踏實工作才是正事。

  抵抗浮躁談何容易

  每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有個好歸宿。然而對于這個浮躁的社會環境,更應該關心的是毫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如何邁出獨立的第一步。早點到社會上闖闖未嘗不是好事,“踏實穩重”是老師們對于新一屆畢業生最衷心的忠告。

  陳廷:雖說我們專業的“90后”學生都很樸實,可是畢竟現在的社會整體充斥著各種浮躁心態,所以我們也擔心學生走出校門能不能在社會上站住腳。

  張教授: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都抱著“一邊工作一邊找工作”的心態,身邊的同學有辭職找到新工作的,就對自己的工作崗位產生不安全感。我們希望通過《中國紡織報》這個平臺告訴這樣的同學:踏實穩重,按照自己的意愿走。

  王瑩:學校老師對于我們這一屆畢業生的整體評價還不錯,畢竟就業率很樂觀。我的導師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充滿活力,應該早點到社會上去闖闖。

  話題三:“創業”何其難?

  參與討論:  

  學校:李素英(南通大學)任元林(天津工業大學)  

  企業:

  張軍(江蘇無錫創新汽車內飾生產廠總經理)

  李強(陜西金蘭貿易有限公司業務主管)  

  學生:

  張相林(天津工業大學2013屆畢業生)

  馬雙月(東華大學2013屆畢業生)

  吳克(蘇州大學2013屆畢業生)

  吳昊(天津工業大學2013屆畢業生)

  曹文松(蘇州大學2013屆畢業生)

  樊飛(武漢紡織大學2013屆畢業生)

  創業資金是道坎兒

  除了家庭資助,大部分創業的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大學生都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很多想要創業的大學生都缺乏啟動資金,就算勤工儉學積攢下來部分資金依然不夠。如何湊夠創業資金,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創業基金依舊是一道坎兒。

  馬雙月:我大學期間一直利用課余時間去做兼職,4年下來自己有了差不多5萬元存款。我想開一家自己的公司,但之前詢問過一家創業公司,人家成立一個4人的小公司就用了80萬元,這對于我來說可是一筆天文數字。

  吳昊:創業不僅風險太大,而且并不能肯定成功,假如失敗了,賠了自己的錢是小事,還不起高利貸才是大問題,恐怕到時候得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

  吳克:在校創業的大多是家里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基本上沒有幾百萬元根本成不了氣候。像我們這些家庭條件一般的人,先打工掙錢才是正道。

  曹文松:有個學生給全校宿舍樓送桶裝水,一年掙了幾百萬元,這就是創業成功。想創業就得有思想,光有錢沒用。

  何時邁出第一步?

  有創業的心,沒有創業的膽;有創業的膽,卻缺乏創業條件。萬事開頭難,一無所有的大學生嘗試創業的確步履艱辛,前期的創業準備對于大學生更如天方夜譚,遙不可及。面對眼前這座"創業大山",大部分人都選擇避而遠之。

  李素英:作為老師,我并不建議畢業生直接創業。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接觸的人脈是有限的,積累的經驗也是有限的,這些不足以撐起一家獨立的公司。

  張相林:臨近畢業我才發現自己的大學生活實際上充滿了遺憾。4年時間下來,專業課成績不理想,其他領域幾乎更是“零涉及”,可以說是連創業的資本都沒有。我很后悔,沒有為自己將來做打算。

  任元林:準備創業的人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何時邁出第一步?這個命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否真正做好了準備,卻往往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關鍵。很多人都擔心長時間的準備會消磨掉自己的雄心而倉促啟動,恰恰忘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老話。

  人才外流不可避免

  快速發展的非織造行業對于高新技術人才渴求度急速升高,而近幾年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業的概率也在不斷提高,離開大學校門便跨入其他行業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少業內人士擔心非織造專業畢業生創業的結果是人才外流。

  張軍:目前我還沒有聽到過非織造專業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情況,我覺得這也算是個好消息,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最好。

  任元林:近幾年國內非織造產品發展迅速,但是存在著嚴重的低水平競爭,技術沒有實現實質性進展,但是各種仿制產品卻滿天飛,我們急需大批的非織造技術人才。但人才是需要十幾年的經驗積累與個人素質提升鍛煉出來的,我們對于大學生的指望很高。

  李強:工業制造業的人才流失率本來就高,如果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搞其他工作,對于非織造行業絕對是一大損失。

  樊飛:專業畢業生出去創業并不會影響整體人才外流。今天這個人離開行業,明天那個人可能會邁入這個行業,這是互補的關系,也是新陳代謝的過程。

  風險意識尤其重要

  無論何種人、何種創業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剛畢業的大學生同時還伴隨著經驗不足、人脈不廣、思想不成熟等特點,創業風險進一步加大。面對接二連三的失敗,有人越挫越勇,有人一蹶不振。害怕嘗試、害怕開始,面臨的必然將是失敗。

  吳昊:要想創業,必須擁有承受失敗的勇氣。我大二的時候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自己的店鋪。剛開始因為人氣不夠幾乎經營不下去,但是我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如今我的淘寶小店已經可以正常運轉了。

  吳克:電視劇《裸婚時代》中的男主角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開公司并且能夠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本身都是很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得到其中一人家里大量的資金支持。

  張軍: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公主、王子,脾氣都大,承受能力都不高,一失戀都一哭二鬧三上吊,哪有承受創業的勇氣啊?

  張相林:我覺得創業在乎的不是風險意識和承受失敗的勇氣,重要的是大膽。有膽量才能干事業,“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句話是真理。

  優惠政策霧里看花

  政府在推動大學生創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然而大學生們依然舉步維艱,很多人認為政府出臺的創業政策較為籠統、申請門檻太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強,感覺申請優惠政策比考公務員還要難,不如自己有錢或者去借錢。

  張軍:國家雖然出臺了一些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政府承諾的優惠政策不是門檻高夠不著,就是形同虛設兌現不了,可謂看得見摸不著。若是通過中介機構,需要支付的中介費達到申請資金總額的10%~20%,這對于創業大學生根本支付不起。

  任元林:我看過很多申請優惠政策去創業的成功案例,那些申請失敗的同學們是不是因為沒有完全掌握申請政策的流程和要求呢?

  樊飛:今年年初,我曾到銀行咨詢過關于大學生創業貸款的具體事項,但得到工作人員的答復卻是還沒有收到相關的貸款通知。為什么出臺了政策,卻沒有落實到相關部門?我不明白自己到底應該去哪兒找相關部門?

  話題四:專業流失率

  參與討論:

  學校:張如全(武漢紡織大學)吳教授(東華大學)  

  企業:

  張志剛(山東華業無紡布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王江希(晉江寶元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崔偉(泰安長豐土工材料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學生:

  李曉琪(天津工業大學2013屆畢業生)

  吳世金(南通大學2013屆畢業生)

  王楠(天津工業大學2013屆畢業生)

  楊玉超(蘇州大學2013屆畢業生)

  周玉山(南通大學2013屆畢業生)

  “被調劑”苦海有邊

  學生是否被調劑專業不完全是個人能決定的,但是如何在這個專業發展完全取決于學生自身。當初并非自愿選擇自己的專業,接觸四年仍舊難以與之融合,與其高喊命運不公,為何不在最開始不喜歡的時候就著手準備脫離苦海呢?

  楊玉超:剛接觸非織造專業的時候,所有人都說這個專業就業率很高,不怕找不到工作。可是慢慢接觸下來才發現留在這個專業的大部分人現在都是技術工,在工廠熬日子,沒什么盼頭,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周玉山:我是在大一結束的時候自己調劑到這個專業的。但是轉過來才發現上當了,事實根本不是我理想中的那樣,簡直是“坑爹”。我在大四之初就準備考研了,現在已經被華南理工大學錄取,成為一名研究生。

  李曉琪:4年前我是被調劑過來的,當時對著這個專業簡直是“兩眼一抹黑”。但是后來也許是隨遇而安了,就好好學,發現也很有意思。我現在是一家非織造公司針刺生產線的負責人。

  找工作不能太挑剔

  畢業找工作是擺在大學生面前的一道多項選擇題,沒有答案只有選項,選擇過程中伴隨著各種糾結。有人眼疾手快拿下一個算一個,有人猶豫不決終究錯失許多機會。多次慘痛的經驗表明,不要過于等待,握在手里的才是安全的。

  吳世金: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像饑餓的人找不到吃的一樣可憐。今年“五一”假期前我面試了兩家企業,一家是非織造企業,一家是網絡公司,兩家公司我都覺得比較滿意。但網絡公司通知錄取較早,所以我決定去網絡公司上班。

  李曉琪:現在這個社會,就業與所學專業不對口實在太正常了,北大文學系的畢業生都有去開網店的,更何況是我們這種一般學校畢業的學生呢,能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就很好了。找工作自己合適最重要,沒有必要去糾結專業是否對口。

  王楠:既然學了4年這個專業,當然是要留在這個行業,要是轉行,那這4年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游離專業服務行業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畢業后不一定去企業,咨詢公司、媒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根本沒有離開所學,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服務于行業。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專業的創立,既滿足了本專業去向的需求,又為別的行業輸送了人才。

  王楠:我現在在一家醫用防護口罩企業做售前咨詢。但是我覺得自己并沒有離開這個行業,畢竟我們的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料以及工藝都涉及到非織造的相關技術。我覺得自己是以另一種方式在服務行業。

  張志剛:我們公司愿意接受有專業背景的學生,他們能夠更加熟知客戶的需求,了解產品的特性,相比于再去招聘一些專業人士,雇傭這些大學生顯得更加合算。

  王江希:我認為畢業進工廠工作是最實際的,像咨詢公司、媒體等行業都有不保險的地方。那些是年輕人的工作,像在外企有幾個人是35歲以上的?

  客觀因素成為主導

  性別問題、學歷問題、地域問題等客觀原因被迫導致專業流失。一部分人剛畢業就選擇離開,還有一部分是在工作一兩年之后辭職轉行,導致非織造行業有效人才的嚴重斷層。現在有不少企業在崗位設置和用人政策上開始進行自我檢討。

  張如全:企業在確定用人政策時,其著力點在于“先穩內后對外”。要學會經營管理員工的特點,包括能力結構、思維方式、個性特點、工作績效等。

  李曉琪:非織造企業的廠址幾乎都在南方,這一點讓我們北方的畢業生很難選擇。如果到南方工作,四五年之后到結婚的年齡是應該留在南方還是回到北方?扎根南方意味著要遠離家人,不方便照顧老人。

  王江希:公司在招聘的時候更愿意接受男同志。雖然女生的心思比較細膩,但是女員工的生理因素、婚姻因素,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都將對企業的運轉造成一定影響。

  去留之間人各有志

  2013年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與本專業相關的比例仍占絕大多數,但總結近幾年的專業就業率,這個比例卻呈下降趨勢。越來越多的社會崗位讓初入職場的新人眼花繚亂,如何讓他們留下來為本專業服役成為一道現實命題。

  張如全:從今年反饋回來的就業三方信息統計來看,大約45%的學生從事與非織造專業相關的工作,10%的學生考上了研究生,其他的學生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從事與非織造專業相關工作的人數較往年出現小幅下滑。

  吳教授:在今年的畢業生中,大約有70人從事非織造相關工作,占整個畢業生人數的3/4。這個比例屬于正常范圍。

  崔偉:通過與招聘過來的學生在工作中聊天,我們了解到學生所在學校的畢業生,學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大部分還是選擇了跟專業相關的工作,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其他工作。人各有志嘛。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相關文章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