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回收”期待政策扶持
日前,來自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紡織品生產量達4300萬噸,而扔掉的舊衣服約有2600萬噸。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2009年對河北省居民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居民家庭存放30件以上的大件廢舊服裝,而每個家庭每年還要購買10件以上的新衣服。2012年,全國有價值約2000億元的廢舊衣服被淘汰。 據了解,目前我國舊衣回收主要有兩個渠道——私人回收和網絡回收。受利益驅使,私人回收的舊衣往往經過簡單處理流入市場,由于監管缺位,所以流入市場的舊衣存在的衛生問題令人堪憂。而網絡回收較私人回收更具規模。中國舊衣服網將眾多舊衣回收廠家通過注冊登記的辦法集結在一處,形成了相對較大的正規體系。目前,已有1500家規模大小不一的舊衣回收企業在中國舊衣服網上注冊。在這里,舊衣買賣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商家不停發帖征集廢舊衣服。這些舊衣被廠家回收后,經過處理運至非洲等貧困地區。 出于擔心舊衣服市場阻礙當地服裝紡織業發展,一些非洲國家禁止進口舊服裝。除了非洲本地的這些限制,中國的舊衣出口還受到來自其他國家的沖擊,目前出口舊衣服到非洲的國家主要是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韓國。而美國出口舊衣服在非洲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隨后是日韓等國家。更讓從事舊衣回收的企業負責人頭疼的是,國家在禁止進口舊衣服在市場銷售的同時,還沒有設立有關二手服裝出口交易的相關法律法規。有需求,有市場,有產業鏈,卻沒有相關法規與完善的管理,更沒有行業名稱,這讓中國舊衣服的重生之路阻礙重重。 事實上,正規的舊衣服銷售并非像人們想象中的“臟亂差”,而對成色較差的舊衣服可以二次利用,比如經過纖維化處理用做工業原料。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擬定政策加以關注。2011年12月發改委“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拓展再生紡織品市場,初步形成回收、分類、加工、利用的產業鏈。”2012年11月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發起,聯合28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組建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今年1月,住建部出臺了新的行業標準,將廢舊服裝、床上用品等列入了“可回收物”類別中,規范引導“織物”納入循環利用的渠道。 在業內人士看來,制約中國舊衣服出口市場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合法性。而在美國、日本、英國、巴西、印度等國將其作為一個環保行業來支持,不但舊衣服原料回收免費,甚至還有補貼。 因此,筆者建議對于那些規范的、致力于舊衣物再利用的企業和機構,應當以政策給予相應的支持,還“舊衣回收”行業一個光明的未來。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