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底,國內棉市暗流涌動。作為棉花主流消費方,紡企補庫也進入關鍵期。面對當前市場,他們庫存如何,補庫態度怎樣,將對市場構成什么影響?近日在冀魯豫部分紡企了解到:
原料下降較快 補庫迫在眉捷
據了解,10月中旬以來,部分紡企原料庫存普遍偏低。其中部分20萬錠以上紡企大多在25-30天,20萬錠以下中小型紡企僅維持在13-20天,個別紡企10天左右。造成這種狀況有2個原因:一是陳棉消耗殆盡;二是新棉上市推遲。河南鄭州某12萬錠紡企負責人說,10月中旬之后,部分中高支紗訂單回升,他們企業滿負荷生產,棉花尤其是高等級棉花消耗很快,他們急需2129級以上質量新疆棉、SM級美棉或澳棉補庫。在了解過程中,多數紡企表示急需補庫的態度,甚至少數紡企打算購買3-5個月用的原料。
偏重高等級棉 采購態度謹慎
“也不會饑不擇食,還是要挑挑揀揀的。”在了解過程中,河北石家莊某紡企經理說,進入10月中下旬之后,企業所缺少的多是中高等級棉花,尤其“三絲”要少,對纖維長度、馬值等的要求也較高。他認為,本年度中低等級棉花來源較多,如印棉、地產棉、國儲棉。但高等級棉花較少,第一,目前港口美棉、澳棉貨源已不多,部分貿易商已“斷貨”;第二,新疆棉今年質量偏差,不少馬值在C2水平,纖維長度在29毫米的不多見;第三,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花“量少質差”已是業內共知。所以很多紡企擔心后期國內高等級棉“洛陽紙貴”,加之目前中高支紗訂單回升,需求增加,多數紡企表現出采購愿望。
棉價讓人望而卻步
除棉花質量之外,紡企最關注的是棉價。但10月中旬以來,國內棉價走勢不斷挑戰紡企“底限”。在調查過程中,一些大型紡企表示能接受的棉價底限是14000元/噸左右,高出這個價格紡企將陷風險之中。第一,進口紗近期降幅較大,大于國產紗降幅。上周(10月20-24日),印巴21s“急降”500元/噸,主流價至19900-20100元/噸。進一步拉大內外紗價差。第二,目前美棉價格在74美分/磅左右,折1%關稅人民幣價格在12000元/噸。目前新疆棉3128級站臺提貨價14600元/噸,運至山東、河北價格在15300元/噸左右,內外棉價仍很大。紡企認為,內外棉價差在2000元/噸左右尚能勉強接受,否則無法與進口紗競爭。因此,多數紡企認為,目前棉價已超出承受底限。
那么,據紡企目標的庫存情況,及采購態度,對近期市場有如下判斷:
第一,短期內棉價仍獲一定程度支撐。畢竟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價格,這也是直至目前新疆棉、內地棉價一定“居高不下”的原因。
第二,長線來看,棉價存在下跌風險。首先,新疆機采棉將大量上市,內地棉也將在11月大量上市,屆時供需逆轉,棉價勢必下行。其次,紡企經營壓力較大。
第三,高低等級棉或走向“殊途”。今年國家除89.4萬噸1%關稅進口配額之外,原則上不再發其它配額,預計高等級棉供需或略偏緊,價格壓力較小。低等級棉方面,有1100萬噸國儲的“后備軍”,供應寬松,價格或向更低跌落。
綜上所述,認為企業可適當采購高等級棉,尤其是新疆長絨棉、質量在2129級以上棉花。另外,對于中低等級棉應多觀望、慎出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