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棉紗行情整體偏弱,局部繼續下跌。國產紗對進口紗造成壓力,從前期的炙手可熱變為如今的“寒意逼人”。市場判斷,未來1-2個月內,棉紗仍有下跌空間。
1、中低等級紗成交價續降。3日,山東、河北等地企業反饋,目前氣流紡10s價格在14700元/噸、21s在16500元/噸,較本周初跌200元/噸。普梳32s價格在22000-22400元/噸、40s在23600元/噸,高配40s在24000元/噸,較1日跌100元/噸。但也有少數廠家下調幅度較大,4日,河南某廠精梳緊密紡40s價格在26500-27000元/噸,大幅下調500元/噸,該企業負責人說,近期棉紗嚴重滯銷,尤其在弱市之中,下游廠家下單謹慎,只有通過大幅降價吸引購買力。
2、高支、高配紗較抗跌,但成交量不大。不少企業反映,進入12月之后,一些高支、高配紗訂單仍不多,但價格堅挺。4日,江蘇某廠100%長絨棉精梳80s價格在34000元/噸、100s在60000元/噸。河北石家莊某廠精梳60s價格在33000元/噸,較11月底持平。目前這2家企業保持滿負荷開機,但產成品不斷擴大。河北石家莊企業負責人說,今年棉紗“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產品銷售壓力非常大。但因上游長絨棉、優質澳棉、美棉價格雖想堅挺,其中新季137級長絨棉價格在27500-28000元/噸,使企業雖有降價需要,但無降價之力,只能力挺。
3、進口紗需求變冷,成交不多。貿易商反映,進口紗近期平穩為主,普梳環錠紡21s貿易商甩貨基本結束。據了解,貿易商虧損基本在500-1000元/噸,明顯打壓后期訂貨積極性。貿易商后期到貨以普梳環錠紡32s為主,還有少量的精梳紗,但氣流紡紗身影幾乎不見。4日,青島港印度普梳環錠紡21s報價20000元/噸,較上周降100元/噸。目前,中國主港進口紗庫存降至6萬噸附近。
據了解,目前多數紡企對后市不看好,悲觀情緒較濃郁。原因:
1、近期皮棉現貨跌幅擴大,續跌可能性較大。11月底至12月初,新疆站臺3128級棉花由14300元/噸下調至13700-13800元/噸,下跌500-600元/噸,拖累棉紗行情。目前,黃河、長江流域白棉3級主流價在12700-13100元/噸,較11月下旬跌600-700元/噸。與此同時,鄭棉期貨、ICE期棉跌多漲少,多數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棉價仍未見底,12月仍將在下跌通道運行。
2、紡企訂單不足,估計短期難以改善。1位市場人士說,近期全棉紗實際成交價“陰跌”,整體成交下滑,主要是訂單稀少且多以小單、散單為主,后續訂單不足。
3、內外紗接軌是大勢反趨。以普梳21s為例,目前黃河流域報價在20200-20300元/噸,進口紗在19000-19200元/噸,兩者價差在1000元/噸,普梳32s價差也在1200元/噸左右。市場認為,由于中國目標價格政策,棉花現貨價格通過不斷調整,將與外棉實現“接軌”,棉紗也間接“接軌”。因此,預計國產棉紗仍有一定幅度下跌,以補齊與進口紗價差。
因此,國內多數紡企在原料采購上堅持“隨用隨買”,在產成品經營策略上則堅持“按單生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