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紡企正處陸續開工和農民工返廠過程中。市場將開未開,行情將啟未啟之際,各主體給予高度關注。對冀魯豫部分紡企電話了解,形勢不容樂觀,企業信心不強。
一、棉紗銷售不暢,暗藏降價風險。
2月7日,山東昌邑全棉紗報價穩中走弱,32S環錠紡和40S環錠紡普梳紗需求尚可,廠家庫存不大,主流帶票出廠報價分別26200元/噸、27000元/噸。山東濱州一大廠全棉紗報價較春節之前下調300元/噸,緊密紡C32S高配30600元/噸,40S普梳28000元/噸,緊密賽絡紡40S報價32600元/噸。多家紡織業內人士表示,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我國今年將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這將為行業帶來利好,棉紗價格在春節后可能往下走,從而降低棉紡企業原料成本,減輕國內外棉市價格長期“倒掛”給出口企業造成的壓力。從近期市場反映來看,也在逐步印證著行業內人士的猜測,這將給庫存較大的企業帶來風險。
二、多種矛盾糾結,紡企心態不樂觀。
河北高陽地區素以毛巾、毛毯等家裝產品為主,產品檔次以中低檔為主,市場需求的紗線檔次也不好。這雖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國內收拋儲給企業帶的原料“供應之困”,但麻煩還是不少:
其一,節后招工難請企業頭疼。某企業負責人李經理說,正常情況下,他們廠需要工人100余名,但在放假之前他們統計能夠回來繼續上班的工人將減少40%,這打亂企業的生產計劃。“像走馬燈一樣,能夠堅持1年的工人都不多了。”李經理抱怨道。對于中小紡企來說,由于工資待遇低、工作生活環境較差、不能解決后顧之憂等問題,“用工難”的問題在春節之后尤其明顯,給企業生產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對于一些大型企業來說,受行情利潤水平較低影響,不能給工人開出足夠有吸引力的條件,加上農民工維權意識的提高,企業要么要付出更多成本招工,要么就無法避免工人流失的情況。
其二,東南亞爭搶訂單“變本加厲”。河南1家企業負責人反映,春節之前他們企業從香港時裝周參展回來,訂單非常一般。“現在,客戶對價格很敏感,將訂單價格普遍壓得很低。”該負責人說,國內一些小工廠因訂單不足、價格不足而相繼倒閉,預計春節后的這段出口淡季里,還將有一批中小工廠關閉,中低端紡織服裝企業正逐步被淘汰出局。據他介紹,目前,東南亞紡企以生產成本優勢從中國分流走越來越多的國際訂單。其中,越南逐漸成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強勁的競爭對手,其紡織服裝出口增速已超過中國。數據顯示,我國紡織服裝2013年出口2839.9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1.4%。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大幅增長19%,首次突破200億美元,該行業目前是越南最主要的創匯行業,并涌現出一些發展勢頭強勁的企業。部分市場人士深有危機感并表示,因在原材料、勞工成本上等方面喪失競爭優勢,我們在報價上普遍比東南亞同行高,因此,我們唯有不斷轉型升級,加強設計,推出新款式、新材料等產品才能抓住訂單。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