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掌心”經濟順應“快時尚”的互聯網思維
在服裝行業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ZARA在2013年中仍創造了18%的增長。仔細分析ZARA的運營模式,不難發現ZARA是通過四個環節牢牢控制住服裝的運營和風險:買手大規模抄版;設計到上架12天的快速上貨周期,盡量不補貨;款多量少,稀缺營銷,不貪求在某一單款上的銷量;終端銷售信息的及時反饋。以前早有這類分析,似乎也沒什么新奇。但現在再重新審視卻發現:ZARA的這四個運營環節,蘊涵著一種深刻的系統體系和發展趨勢。也就是暗合了基于互聯網思維指導下的創新的綜合營銷模式。買手抄襲,既體現了深度跨界又融合了穿戴搭配造型的展示,關鍵是體現了一切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精髓。他們的買手,遍布全球,當時尚元素出現時,ZARA的買手們只需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對世界頂級時裝展所透視出來的潮流的模仿,保證這些款式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接近最新潮流,12天快速上架銷售。消費者歡迎的,就會暢銷,或者說暢銷的就是消費者喜愛的。這其實就是互聯網思維中的以客戶為中心。 快速上貨周期,也就是互聯網思維中的,迭代快糾錯快,以快制勝。 終端銷售信息的及時反饋,其實就是互聯網思維中的大數據,以及流量的分析能力。而被廣為認可的“款多量少”,其實是互聯網給“快時尚”的需求一個表現的機會。而傳統的服裝品牌,雖然在嚷嚷著學習ZARA,但是因為供應鏈的前導時間無法自主把握,加盟店的門店響應時間無法掌控,結果只能是有快時尚的思維,無快時尚的結果。因此,學習ZARA,各種速度可以逐漸提高,但我們目前的經營體系,卻天然地排斥著ZARA式的快時尚。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傳統產業在抗拒著互聯網思維。 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紡織服裝企業該怎么應對呢? 消費者對快時尚的需求是趨勢性的,與互聯網無關,互聯網只不過把這種趨勢更有效地展示出來了。中國企業,不論是不是互聯網企業,還是紡織服裝企業,都應關注這種趨勢,同時快速直接地強渡至移動互聯網,將產品直接輸入消費者掌心,運用互聯網思維,全力打造粉絲經濟,同時整合產業電商成立跨部門、跨行業的電商組織機構,借助O2O達成線上線下互動,形成完美閉環。同時,各產業協會,應強力集中推廣創新的環保工藝,以節能減排環保控制為開口,克制國際快時尚因快而造成的環保問題。抗擊國外快時尚品牌,攜互聯網思維的整體侵襲,化慢為另一種形式的快,化慢為美,奪回失去的市場。 (廣州市牛仔之選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志軍)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