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人民幣價格出現貶值,從理論上講,棉花進口的買方的成本有所增加。從反饋的情況看,人民幣貶值主要會導致貿易商的盈利空間縮小和不做紡織品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有出口的紡企、國際棉商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或者基本無影響。
一、人民幣貶值情況。
經歷2013年一整年的單邊升值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2014年年初的表現出人意料。相較于1月13日1美元兌6.0930人民幣匯率高點,3月31日人民幣與美元間的匯率已貶值到6.1521左右,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貶值1%。
二、棉花進口貿易商盈利空間被壓縮。
最近兩年來,由于外棉相比國棉價格優勢較大,進口棉在國內紡企的“滲透力”越來越強,貿易的參與度也越來越廣泛,目前進口貿易商遍及全國。而隨著參與的貿易商越來越多,貿易商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進口棉的銷售報價和成交價格透明度越來越高。因此,貿易商的利潤空間相對也透明起來。現在能賺取大額的差價利潤的貿易商基本很少見,利潤空間能達到200元/噸以上的不是易事。人民幣貶值,貿易商付匯的成本增加。比如,企業以90美分固定價格購買100噸印棉,美元兌人民幣為6.1,90天到賬期,折合人民幣成本價值1210336元,如果匯率貶值到6.2,到期付匯的成本1230178元,企業則因貶值需要多支付19841元。貶值的幅度越大,貿易商利潤空間則壓縮更大。
三、紡織品無出口的紡企,采購進口棉原料成本增加。
對于產品無出口的企業而言,人民幣貶值采購進口棉的成本增加,而產品無出口創匯則無法享受貶值帶來的出口利好。以90美分的印棉,90天信用證計算,購買時如果匯率6.1,采購時的折合人民幣完稅價格則12103元/噸,如果貶值到6.2,完稅價格則12302元/噸,相差198元。按照1%關稅計算,企業在匯率6.1時承擔的稅費后的采購成本12103*(1+1%)*(1+13%)+200(港口費)=14013元/噸,而貶值后的采購成本則增加到14240元/噸,相差227元/噸。
四、有出口的紡企受影響可因產品出口獲益對沖。
人民幣貶值不利于進口,但有利于產品的出口。紡企的進口棉采購成本增加的同時,產品出口會因貶值而受益。
五、國際棉商基本不受影響。
國內貿易商會因貶值而受到一定影響,但國際棉商均以美元結算,人民幣貶值對其基本無影響。
六、企業應對方式。
匯率的變化,對于進口和出口有利有弊。人民幣貶值一方面會有益于紡織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緩解下游經營壓力,傳導在棉花采購上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匯率的不穩定也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困擾。有企業表示,短期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會對企業簽單造成負面影響,如歐美市場不愿意與中國企業簽長單,只簽短單,這對企業穩定而言極為不利,企業希望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穩定或者匯率趨勢明朗。
對于如何應對匯率變化的風險,有業內人士建議中小外貿企業在匯率雙向波動加劇的新形勢下,應考慮期權等產品對沖匯率波動風險。此前在人民幣單邊升值態勢下,不少企業對此類產品缺乏一定認知度,除部分大型國企在外貿業務上做套期保值規避風險外,多數中小外貿企業為節省財務費用僅做遠期結匯。
對外經貿大學經貿學院院長張漢林則認為,匯率風險逐漸增大的新形勢下,優質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競爭力來減少匯率波動造成的風險,而中小外貿企業應通過引進人才等方式,更新防范風險的意識和方法,積極運用金融手段提高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學教授肖鷂飛認為,外貿企業是否穩定發展,對決策者的經營思路是一大考驗。以前,企業決策者的注意力可能只需放在如何拉訂單、如何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現在還要隨時關注匯率的走勢變化。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