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11月17日,行業龍頭企業廣州國際輕紡城發布了《“中國織造·廣州價值”紡織行業企業調研報告》引起整個行業的關注。報告顯示,中國紡織企業普遍面臨成本上漲、市場競爭加劇和資金短缺等多元化挑戰,紡織企業借助科技手段自主創新成為行業突圍利器。據了解,該報告是針對1268家中國紡織企業進行的深度調研。
紡織業面臨多元化挑戰
在增速放緩“新常態”下,調研顯示,不論是生產型企業還是流通型企業,中國紡織企業普遍面臨成本上漲、市場競爭加劇和資金短缺三大問題。比如,對于廣州地區的紡織流通型企業來說,需要解決市場競爭加劇和成本上漲問題的企業占比分別為82.9%和79.3%,而42.5%的全國紡織流通型企業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除此之外,全國33.6%的紡織流通型企業面臨電商沖擊問題,29%的生產型企業在節能減排指標方面面臨重大挑戰。
資金短缺是否可以融資呢?調研報告顯示:70%的受訪企業依然倚重銀行貸款來滿足需求,而選擇引進外資、民間借貸以及通過上市方式滿足融資需求的比例,分別約為40%、30%和20%。銀行貸款的利率高、門檻高、難度大,融資機構對于紡織行業的前景信任度不高,成為阻礙企業獲得融資的主要困難。渠道匱乏則是企業融資的主要障礙。
記者還了解到,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同時,國內外需求也在降低,這讓產能過剩、庫存加大問題日益突出。調研報告顯示,全國57.6%的紡織企業認為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其中,56.2%的紡織生產型企業認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是導致企業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
過半企業靠新品拉增長
在此次的調研中,自主創新拉動銷量的調研結果,為行業改造升級指引了明確的方向。調研結果明確指出,新面料、新款式和電商等創新嘗試正是提升紡織企業銷量的“三駕馬車”。報告顯示,無論是生產型企業還是流通型企業,新品是拉動銷量的一個重要因素。50.5%的全國流通型企業認為,新面料和新款式是營業額上漲的重要原因。全國68.6%的紡織生產性企業和全國64.1%的紡織流通型企業都認為,互聯網轉型升級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首要措施。
順應趨勢發展,廣州國際輕紡城也宣布官方電商平臺、面輔料APP、市場智能導航導購終端三大電商利器正式上線,開始探索“行業+互聯網”的新模式。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像識別技術,為采購商提供拍照搜索找板“火眼金睛”,也為到場的采購商提供專業化的商戶導航和商品導購服務。對此廣州國際輕紡城副總經理毛國偉認為,紡織行業要立足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通過科技創新手段,帶動全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