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澤紡織業“彎道超車”
在經受住了嚴峻的紡織業“寒冬”考驗后,盛澤共有32家紡織企業關停,占總數的1.3%。倒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從事紡織業,而是跨行業、跨地區、跨大步投資。相反,專注于做紡織的企業,則是另外一種景象。從去年10月開始,無論是企業產銷情況還是產品盈利能力,同比、環比都呈上升趨勢。 按上年不變價計算,今年一季度,盛澤紡織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49.5億元,同比增長7.14%;纖維產量59.84萬噸,同比增加3.47萬噸;國稅入庫稅金同比增長8.78%,化纖業稅收同比增長70.77%。 國家統計局的權威數據,也印證了盛澤紡織業的回暖。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增速比全國工業平均水平高0.3個百分點;規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6%、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3%。 這些變化,不僅增強了盛澤紡織企業的信心,更讓大家看到了盛澤紡織產業的未來和希望。 產能過剩,需求緊縮,盛澤紡織業何以穩健? “三個最”構成全球紡織業集聚度最高地區 從全國乃至世界范圍來看,盛澤紡織業有“三個最”。 一是全國最大的化纖面料生產基地。2014年,盛澤化纖長絲織物產量達108億米,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全鎮擁有紡織企業近萬家,其中紡織工業企業2500多家,紡織貿易企業7000多家。 二是集聚了全世界最先進紡織設備。盛澤紡企擁有來自意大利、日本、德國等全球領先的紡織、織造裝備,紡絲、織造、印染技術世界一流,是全球高檔流行面料的生產和研發基地。 三是擁有紡織行業中最完整產業鏈。盛澤已形成了從繅絲、化纖紡織、制造、印染、織物深加工到服裝制成品的一條龍產業,是全國紡織面料生產配套優勢最強、信息量最大、交易最便捷、生產成本最低的地區。 盛澤最具代表性的兩家龍頭企業——恒力和盛虹,引進國際最先進的德國巴馬格熔體直紡聚酯卷繞設備和日本TMT加彈設備,生產的超細旦絲、半消光絲、超亮光絲等產品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盛虹的生物質纖維生產技術,還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京奕、世祥、鑫鳳等大中型企業引進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村田渦流紡紗機和細紗機,讓盛澤的粘膠短纖和滌綸短纖年產能,在短期內突破10萬噸。其中,京奕先后投入近8億元,引進99臺村田渦流紡設備,成為全球最大的渦流紡生產基地。這些渦流紡紡紗速度可達每分鐘450米,是傳統紡紗的20多倍;每萬錠用工為9人,是國內同類企業的30%。利用這個優勢,京奕還開發了許多新品種,并填補了多個國內空白。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下,該公司去年的銷售額不降反升,還創下歷年最好業績。“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紡織行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盛澤紡織業一直以深厚的產業基礎和獨特的產業優勢引領全國。”盛澤鎮黨委副書記、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趙菊觀說,依托歷史文化、資本積累、產業集聚、產業鏈完備、服務配套、創新活力等明顯優勢,即便在全球紡織產能過剩、國內外市場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盛澤紡織的產量并沒有減少,這兩年始終穩定在100多億米/年,紹興柯橋市場70%的面料和廣州中達30%的面料均來自盛澤。 大浪淘沙,32家紡企關停,何以沒傷盛澤產業“筋骨”? 以紡織為根,行情越低迷越要抓住“彎道超車”機遇 大浪淘沙。盛澤并不否認,在經歷了前兩年的嚴峻考驗后,確實有一些企業出現了困難。去年以來,全鎮共關停紡織企業32家,占總數的1.3%。 但是,仔細分析這些倒閉企業,并不是因為搞紡織造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跨”。一是跨行業投資:企業主通過抽調流動資金、銀行貸款等方式,從事紡織以外的“陌生”產業,最終因資金無法回籠而陷入困境;二是跨地區投資:企業把戰線拉得過長,受投資環境影響,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導致資金運轉出現困難,拖累本地企業;三是跨大步投資:企業的負債率太高,由于投資回收慢、貸款周期短、融資成本高等原因,陷入資金鏈危機。此外,還有一些企業因為經營管理不善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運行困難。 “極少數的企業關停并不可怕,因為它們對全鎮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可怕的是‘以偏概全’,失去發展信心,影響整個盛澤紡織業健康發展。”趙菊觀說,盛澤企業普遍存在聯保問題,一家企業出險,銀行對風險及擔保企業加緊收貸,造成正常的擔保企業流動資金出現問題。同時,一家銀行收貸又會引起多家銀行跟進收貸,使原本正常的企業也面臨風險。 “風險并不是來自紡織業本身,我們不能一板子打死。”趙菊觀說,紡織的基因早已融入盛澤人的血液。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真正以紡織為根,一心一意做紡織的人,非但沒有出現經營困難,反而還能在逆境中搶抓機遇,高歌猛進。 欣達紡織新添100多臺噴氣織機,實現了生產規模跨越式增長;佳力高纖投巨資引進全套日本TMT紡絲線,二期項目今年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切片紡差別化纖維制造商;中連經編新上馬的16萬噸差別化功能性滌綸海島纖維項目,被吳江區列為重點項目……“幾十年從業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行情低迷,越是到了上項目、調結構、促轉型的最佳時期。”中連經編董事長史連明說,“這時,往往采購成本最低、服務最好,更是企業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傳統紡織產業如何破解轉型升級瓶頸,保持創新優勢? 制定標準建大數據,依托互聯網找市場 在眾多盛澤紡企踏上自主創新、品牌提升的轉型之路,讓傳統紡織業轉化為充滿科技含量的新興產業時,盛澤從政府層面積極推進產業集群創新提升與可持續發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盛澤出臺相應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強技改,提高智能裝備水平,實現“機器換人”。此舉不僅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還確保了產品品質,增強新品開發的可操作性。引導企業主動“瘦身”,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業、強項上去,保持紡織優勢。 其次,加快東方絲綢市場的轉型升級,通過培育中國綢都網、東方市場交易所兩大電子商務平臺和阿里巴巴·盛澤產業帶,探索和推進紡織品網上交易,加快建設網上東方絲綢市場,推動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融合。 “以前,紡織面料由于沒有標準,很難實現網上銷售。”趙菊觀說,接下來,盛澤將依托互聯網+,牽頭制定紡織產品標準,讓每一塊面料的顏色、手感都能用業內認可的名稱或數據表達,打破紡織面料網上交易瓶頸。同時,建立大數據平臺,把東方絲綢市場內7000多家門面和全鎮2500多家企業集中起來,實現網上詢價和接單,提高產品銷量。 “紡織業是傳統產業,但不是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盛澤紡織業的發展符合國家最新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趙菊觀認為,目前,盛澤紡織業正處于傳統產業高新化的進程中,大量采用智能化設備的“黑燈工廠”已經出現。 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在盛澤調研時指出,盛澤紡織業正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邁上了新臺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經濟轉型升級的信心。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