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2014年中國紡織行業纖維加工量達5000萬噸,近一半最終流入到國內消費者手中。以3年為紡織品的淘汰周期計,我國每年的廢舊服裝及紡織品產生量在500萬噸~1000萬噸,若全部能得到回收利用,將超過我國每年的棉花產量。”在近日于上海舉辦的“中紡圓桌·資源再利用”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正在編制的《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將把廢舊紡織品的回收與再利用的難點和重點由“廢”轉到“舊”。
舊衣物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通過回收、分揀、清理,開展二次利用、資源化再生利用,可以減少垃圾的產生,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據了解,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產業鏈長期以來處在“灰色”地帶:回收企業均是小型個體企業,或者部分紡織企業的一個部門參與小規?;厥?,用于自產自用;再利用企業規模小、個體經營居多,再生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生產中存在安全和環境衛生隱患,監管難以實現。
“廢舊服裝及紡織品無論從國家政策、企業實踐,再到回收、加工、銷售等各環節都處于初始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環資委主任孫淮濱表示,聯合會正與有關單位一起開展一系列有益的嘗試。
據他介紹,自2014年6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啟動“舊衣零拋棄”以來,已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揚州等多地開展相關活動。“越來越多的從業企業開始介入這一活動,在社會公益、慈善機構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慈善募集、專業物流與分揀、專業企業處理的規范化、規?;湕l。”
孫淮濱還表示,聯合會將總結各地的優秀經驗和案例,積極推動包括建立多渠道回收體系、梯級利用、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標準以及加強宣傳引導等在內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