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元旦以來,國內棉花市場維持弱勢,臨近春節,紡織企業訂單沒有明顯好轉,純棉紗需求不旺,價格持續走低,多數紡紗企業為還貸款降價銷售,但成交依然稀少,部分企業已開始提前放假,停產增多。棉花企業經營出現分化,由于今年新疆棉質量有所下降,市場上對高等級棉花短缺預期強烈,盡管進口配額發放在即,及國儲棉輪出預期壓力,但持有高級花的企業并不急于銷售,也不愿意降價,多持觀望態度;部分低等級棉花庫存較高的企業,因所持資源纖維長度短、斷裂比強度低,同時資金壓力大,多以降價促銷為主,爭取盡早回籠資金。受此影響,國內外棉花市場成交價降幅較前期有所擴大。8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收于12796元/噸,較前一周下跌126元。
2016年第一周(1月4-8日),據中國棉花協會加工分會調查,新疆棉區籽棉收購工作基本結束,企業已將工作重心轉向皮棉銷售。內地籽棉收購進入尾期,只有4個產棉省還有監測企業在收購掃尾,市場氣氛冷清。黃河流域棉區,由于籽棉質量下降,收購價格下跌,白棉3128級周均收購價5.82元/公斤,環比下跌0.08元;長江流域尚有零星收購,收購價格小幅下跌,白棉3128級周均收購價6.15元/公斤,環比下跌0.02元。
同期,國際棉花價格受石油等外圍市場下跌、美棉裝運進度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出現下跌,ICE棉花期貨近期合約收于61.40美分/磅,全周下跌1.88美分,CotlookA指數收于68.5美分/磅,全周下跌2.1美分。棉企降價銷售 紡企需求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