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對于整個漢派服裝行業來說,經歷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變遷。
6月18日,也就是漢口北交通總站啟用的當日,420家漢派服裝商戶正式從漢正街搬來,在漢口北品牌服裝城內開業迎賓。據悉,這批北遷至漢口北的服裝商戶們,大多在漢正街經營超過20個年頭,大部分都屬于生產加工型服裝企業,具有設計研發能力,是支撐漢派服裝發展的中堅力量,年交易總額約200億元。“盼了五六年,終于搬過來了。”坐在100多平方米的嶄新店面里,奧歡服飾的老板何少兵喜笑顏開。這名兩鬢已經斑白的老生意人樂滋滋地告訴記者,在漢口北的這間店面是他自己的,以后再也不用支付高額的房租了,話匣子就此打開。
不再忍受高額租金420家商戶告別漢正街
“漢正街的店我已經關了,租房合同到期了就不簽了。”何少兵告訴記者,近20年來,他雖然一直在漢正街做生意,但由于一直是租用門面,可謂“居無定所”。“門店換了七八次,最后在漢正街新街市場的二街區找了個小門面,一年的房租30多萬。”何少兵說,新街市場是漢正街漢派服裝產業的聚集地,根據地段的不同,房租也高低不一。他所租用的二街區位置較偏,租金算是相對低一些的,像六街區、七街區,不少門面的租金今年已將近百萬。“近些年來,漢正街的門面一年一個價,越來越高。”何少兵坦言,2010年,武漢市提出漢正街外遷后,他就第一時間在漢口北市場買下了屬于自己的門面。然而,當初,由于漢正街的生意人們習慣于抱團經營,漢口北市場的各項配套條件尚在逐步完善,因此這幾年來,他仍在漢正街苦苦支撐。他的經歷,其實也是大多數漢派服裝商戶的一個縮影。“很多在漢正街租門面做服裝生意的,基本上都來漢口北買了門面,等待合適的時機搬過來。”
記者現場看到,與漢正街10多平方米的門面相比,漢口北上百平方米的門面不僅更加寬敞大氣,在設施更加現代化的市場內,老板和店員們也享用上了中央空調。
客運樞紐同日啟用交通物流環境極大改善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隨著漢正街周邊的交通條件日益窘迫,物流成本逐步攀升,商戶們的經營壓力也進一步加重。形勢所迫,有搬遷意向的商戶們自發成立了協會,正式將北遷之舉列上了日程。恰逢此時,他們翹首以盼的漢口北交通總站,也傳出了投入使用的消息。
記者了解到,剛剛啟用的漢口北交通總站是武漢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運交通綜合體,主要用于滿足商貿業繁榮所需,長途客運班線按漢口北客流需要安排布局。其班線除了鋪滿省內各地市縣外,還將重點覆蓋溫州、福建、河南、安徽、湖南等上下游市場的17個省和直轄市,為漢口北市場集群搭建通達全國的公路客運網絡。此外,輕軌、長途汽車站、公交換乘站、社會車輛四位一體,在該站無縫換乘,也將為漢口北市場的交通條件帶來質的飛躍。此外,記者還獲悉,省客集團旗下專門服務于零擔貨物快運的“大地快運”也將前來,進一步提升漢口北市場的物流配套服務。“客戶下車就是市場、回去就是車站,打貨輕松高效,比以前方便多了。”商戶們開心地對記者說,搬來漢口北后,交通和物流條件相比漢正街,都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回頭客肯定會越來越多。”“這幾年來,漢口北配套設施的日漸完善,也讓我們對搬遷越來越有信心。”何少兵坦言,420家商戶能走出這一步,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簡單。
走上重振品牌之路漢派服裝打通成本命門
是不是怕原來的客戶流失,一直不敢離開漢正街?面對記者的質疑,何少兵擺了擺手表示,這根本不是問題。對于服裝批發生意來說,客戶絕大多數都是熟客,都是多年交往積累的老關系,客戶會跟著他們走。此外,搬到漢口北后,經營成本降低,也能使他們有更大的空間降低產品價格,吸引新客戶。
黎銘服飾的老板胡建章算了筆賬,搬到漢口北以后,他的店里每件服裝的批發價至少可以降低兩元錢。“在批發行業,每家商戶一年幾十萬件的銷量,這兩元錢的差價是可以決定生死的。”胡建章表示,下游的客戶對于價格更為敏感,近年來漢派服裝產業出現下滑,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成本降不下來,產品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所致。
商戶們告訴記者,他們大多數都是生產加工型服裝企業,不少加工廠都設在漢口北附近的佳海工業園。每家加工廠的企業員工均在150人以上,規模最大的可達1500人。這次搬過來后,便等于實現了“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物流成本及用工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因此,他們心里也都很清楚,對于整個漢派服裝行業來說,此次北遷算是打通了成本這道命門,可以為下游市場注入充足的活力。
漢口北集團副總經理李斌表示,市場方將給予這些商戶們全面的支持,陸續出臺系列舉措,推動漢派服裝持續發展壯大。初步設想是,在下半年舉辦漢派服裝大型設計時尚展、專家高峰論壇、電商對接會、上線儀式等活動,同時利用全國最大的互聯網線上批發平臺“卓爾購”,為漢派服飾打通和建立線上渠道,重振漢派服裝,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