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公司棉花庫存還可用不到1個月,用完就只能從中間商手中去買,但價格肯定會較高。”河南某大型紡織集團總經理陳宇(化名)說。
近期,大宗商品市場迎來2.0行情。鐵礦石、螺紋鋼等品種已重回年內高點附近,而鄭棉主力更是在12日盤中創下16010元/噸的新高。
4月至今,鄭棉主力連續合約最大漲幅已達到56.42%。同時,國儲棉銷售底價亦在不斷上調,這使得下游紡企再次陷入困境。
據了解到,目前國儲棉投放量每天僅有2萬噸,遠遠低于市場此前預期,而棉紡企業又多處于低庫存狀態,短期內市場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致使棉花期現價格攜手上漲。
對此,河南紡織行業協會(下稱“河南紡協”)近期向發改委發文求救,并提出增加國儲棉投放力度、查處惡意炒作儲備棉的企業等多項建議。
河南紡協秘書長李繼鋒表示,棉價暴漲暴跌對紡織業傷害巨大,目前相關建議已形成文件并遞交給相關部委,“從行業角度上看,我們也希望棉價能夠保持相對穩定。”
一封“求救信”
河南棉紡企業的困境或許要比想象中更嚴重。
“進口棉資源投放結束,國儲棉成交價日趨攀升,購買困難,已造成大部分企業停產、半停產,且勢態正在不斷擴大。”在向發改委遞交的建議中,河南紡協指出。
同時,“國內商品棉將近售空,國儲棉競爭激烈,其主要原因是投放量太少,實際投放量不到國家發改委承諾的40%,從而引起紡企恐慌且競爭加劇,企業出現‘等米下鍋’的局面。”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國家儲備棉輪出有關安排》,確定本年度國儲棉輪出交易時間為5月3日至8月31日。
公告指出,正常情況下每日儲備棉掛牌銷售數量不超過5萬噸,具體輪出數量以實際成交為準。如一段時期內國內外市場價格出現明顯快速上漲,儲備棉競價銷售成交率一周有三日以上超過70%,將適當加大掛牌銷售數量。
“實際拋儲過程中,有時一天的成交量還不到2萬噸。”四川1家國有紡企相關負責人介紹稱,而此前棉價已充分消化單日拋儲5萬噸的消息,結果預期出現變化,于是棉價大幅反彈。
上述紡織行業人士所言非虛,以6月30日為例,國儲棉成交量僅有18026噸。與之相對應的是,當天鄭棉主力合約上漲4.49%。
由于目前紡企普遍處于低庫存狀態,其參與國儲棉拍賣熱情相對較高,今年5月國儲棉成交率超過97%,這也觸發前述“適當加大掛牌銷售數量”的條件。
但國儲棉并未就此放量出庫,日均成交量仍始終維持在2萬噸左右,而這正是紡企近期所一直詬病的主要問題。
一方面是有限的供給量,另一方面紡企還要面臨著中間商的競爭。
“很多貿易商,及擁有倉庫的流通商,看到棉價不斷上漲,于是也參與到國儲棉的競拍當中,這使得很大一部分儲備棉并未直接進入到紡企手中。”陳宇介紹。
仍在“等米下鍋”的紡企,無奈之下只能向發改委等部門求救。
為此,河南紡協提出,“加大投放量,確保日均5萬噸”、“儲備棉競拍實行常態化,不設時間段”、“對惡意炒作儲備棉的企業,一查到底”等多項建議。
據前述人士介紹,國儲局現在仍有近1000萬噸的儲備棉,那為何仍要“擠牙膏”式的拋儲?
自2011年以來,國內曾進行多次棉花收儲,但彼時棉花尚高位,收儲成本最低也高達19800元/噸。而即使經過近兩月大幅反彈,期棉價格也不過16000元/噸左右,7月12日國儲棉成交價更是僅有14104元/噸。
拐點在哪?
“現在棉花市場最大的特點即是,大庫存下的短缺。”山東1家期貨公司營業部經理認為,大庫存壓力下的上漲趨勢難以持續,往往暴漲過后即是暴跌。
而這一幕,早在2010年時,棉花期貨便曾上演。彼時,鄭棉主力合約曾從16000元/噸一路飆升至34870元/噸,但隨后便暴跌回21000元/噸附近。
經此一役,80后林廣茂一戰成名,但棉價暴漲暴跌也使得很多貿易商、紡企倒閉,整個行業也因此重新洗牌。
“當時棉花倉單升水最高超過2000元,1天要做幾筆期轉現交易。”鄭商所1位出市代表說,相比之下,近期場內交易棉花倉單的數量并不算多,即使同上半年相比,數量也有所減少。
所謂期轉現,即指在期貨合約未到期前,買賣雙方私下達成交易意向所進行的倉單買賣。借助于這種方式,貿易商和企業可以實現通過期貨市場買貨、賣貨。
鄭州1位棉花研發人士指出,目前國儲棉不能進入期貨市場,無法注冊成倉單,而現貨供注冊成倉單的貨源已經很少,所以紡企想從期貨市場拿貨并不現實。
棉花供求關系的短期失衡,無疑也為炒作資金提供絕佳的做多機會。
表現在具體數據上,便是鄭棉主力合約雙雙上行的成交量、持倉量。數據顯示,6月21日鄭棉主力持倉量為26.7萬手,到7月13日時已上升至49.3萬手;同期,成交量則從59.3萬手上升到13日的147.2萬手。
“今年商品市場的反彈,資金的推動作用尤為明顯。”前述研發人士表示,經過5年的熊市,多數大宗商品已跌至歷史低位,這無疑吸引大批的投機資金。同時,期貨市場容量有限,不需要過多的資金便可以持續拉漲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中掌握著近1000萬噸的儲備棉,并已成社會供給的主要力量,當后期拋儲節奏加快,棉價也將迎來拐點。
而本周國儲棉成交情況,已開始顯現出這一趨勢。7月11-13日,國儲棉連續三天成交量超過3萬噸,而7月7日和8日成交量則分別僅有2.1萬噸和2.3萬噸。
另1個重要的信號,或將出現在期貨市場。
前述營業部經理指出,參照前期黑色系商品走勢,若后期交易所對棉花期貨采取限倉,或者提高保證金、手續費等措施,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將隨之上升。屆時,投機資金對棉花的炒作也將隨之告終。棉花期現貨攜手暴漲 小棉紡企業無米下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