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青島瑞昌棉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昌棉業”)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從事非洲棉花、紡織品及其他農產品貿易的公司,2009年瑞昌棉業立足海外發展,與中非發展基金等共同出資6472萬美元成立中非棉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非棉業”),并以其作為母公司,分別在馬拉維、贊比亞、莫桑比克、津巴布韋非洲四國投資建立集棉業種植、收購、加工、運輸、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生產基地,成為我國在非洲從事農業種植領域的最優秀的農業企業。
目前,瑞昌棉業的棉花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贊比亞、馬拉維、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韋等東南部非洲國家,上述國家同屬南部非洲共同體,除莫桑比克以前是葡萄牙殖民地外,其他國家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農業是這幾個國家的支柱產業,發展農業被列為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糧食本土化生產、發展現代農業是各國的重要發展方向。瑞昌棉業在當地的投資,除為非洲人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外,同時也助推這些國家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非洲市場尋找商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除歐美企業外,印度企業在非洲市場上占據著重要的比例。瑞昌棉業在尋找非洲市場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尤其在經營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語言文化差異問題、資金問題、技術問題、自然災害問題、安全問題等,并受到世界市場棉花價格波動的影響。瑞昌棉業對其發展規劃和理念不斷進行調整,以應對這些問題。
引進人才外語和技術能力并重
瑞昌棉業一直進行人才篩選,優勝劣汰,以促進公司的發展。在行政及貿易方面,挑選人才越來越注重外語能力。與此同時,公司一直不斷向非洲輸送技術人才。由于非洲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戶還存在不能學以致用的問題,所以,建議協助協調非洲國家與我國高校、農業科研機構進行合作。
加大融資支持力度,考慮特殊政策扶持
中資企業“走出去”,離不開中國政府的資金支持。中非發展基金給瑞昌棉業設計“投貸”結合的模式,對項目前期建設及后續經營發展給予大力支持。通過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支持“公司+農戶”的“訂單”式棉花產品的收購,將金融服務的功能延伸到廣袤非洲大陸上的每家每戶。
當前,在海外的運作項目,需要更多投融資方面的支持。國開行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參與發起設立絲路基金,配合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深化上合銀聯體、中國-東盟銀聯體、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等多邊金融合作;發揮中非基金、中葡基金對外投資平臺作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是農業“走出去”企業融智融資的強大后盾,為農業對外合作資金融通提供重要支撐。
加大基礎設施投資開展高層次農業技術合作
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非洲國家農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中國政府提出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催生中國對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熱潮。瑞昌棉業將抓住這個機遇,改變以往簡單地通過耕地面積擴大的方法,利用在非洲多年的經營經驗和當地人脈,借助援馬拉維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專家、技術優勢,把改變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方式和提高技術水平作為發展目標。
建立氣象網絡保障
非洲廣播電視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不能保障普通人看電視。因此,瑞昌棉業有針對性地開發非洲農村廣播,直接面向非洲農村與小農推廣農業技術。借鑒農村廣播“大喇叭”這一傳播媒體向占非洲人口絕大多數的小農戶,提供經濟實用、易學易懂的農業知識、農業政策傳播等信息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氣象服務網絡,提供天氣預報、氣象通知、自然災害預警等信息服務,從而建立氣象網絡保障。
隨時關注當地政策變化注意風險防范
由于非洲國家多采取多黨制和選舉制,政府換屆常會引發政治和經濟政策的重大變化,所以要關注國際新聞和當地新聞,適時根據政策做出風險防范措施。同時,要關注棉農的安全問題和思想意識問題,保證棉農不受社會極端分子不正確信息的誤導。
拓展產業鏈條優化經營模式
我國農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術含量低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傳統領域,沒有從戰略上建立農業投資、貿易等互為一體的全球農產品供應鏈。瑞昌棉業將重點轉移到棉花上下游產業延伸部分,將棉紗銷售到世界各地。同時利用現有的銷售團隊輻射經營其他農產品,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趨勢下,實現多元化經營,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中非農業合作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可以預見,中非農業合作的政策環境將更趨優化。這對長期在非洲從事農業投資的瑞昌棉業無疑是重大利好。公司將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挖掘自身潛力,爭取為中非農業合作和促進非洲農業發展、改善非洲農民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作者:劉艷波,青島瑞昌棉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敏,青島瑞昌棉業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青島瑞昌棉業投資非洲農業六大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