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化管控助力節能減排
技術應用現場 嘉賓:杭州開源電腦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萬樹 “大部分印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因缺乏科學的生產和工藝管理系統及科學有效監控,存在許多問題,比如生產一次準確率低、品質不穩定、訂單返工率較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量無法精確控制,浪費較嚴重;染料/助劑用量無法精確控制,廢水排放量較大。”杭州開源電腦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萬樹簡明扼要的幾句話點出印染企業步入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基于此,由該公司完成的“面向數字化印染生產工藝檢測控制及自動配送的生產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紡織之光”2012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一等獎,實至名歸。 “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紡織印染業”是公司一直以來的理念,在杭州開源這個平均年齡31歲的員工團隊中,本科或中級職稱以上員工占61%,科研開發人員占46%,無疑將成為紡織領域里一股頗有沖勁的年輕力量。 主持人:這項技術最主要的特點有哪些?如何幫助印染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 金萬樹:面向數字化印染生產工藝檢測控制及自動配送的生產管理系統結合染整工藝,運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精密測量、自動檢測與控制、自動識別等技術,建立以染整專家系統為核心的印染企業生產執行信息平臺,科學制定生產工藝和配方,精確在線檢測和控制生產過程關鍵工藝參數,精準計量和配送助劑/染化料,做到訂單成本一單一結,實現印染企業從生產端到管理端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 主持人:這些創新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金萬樹:首先,我們以染整專家系統為核心的印染企業生產執行信息平臺,實現了印染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項目的產品可實現生產工藝數據實時通過網絡下載到生產現場,同時生產過程數據實時反饋到管理系統,通過積累大量準確的基礎數據、過程數據和結果數據,利用染整專家系統軟件,可科學、準確、快速制定出最佳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工藝配方,實現印染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其次,改變傳統核算方式,開發以訂單為核心的生產管理系統,精確收集每個訂單在各生產環節中產生的物料、能源及人工成本等數據,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和管理,實現訂單成本一單(色)一結。還可實現計劃生產成本與實際生產成本的對比分析,幫助企業判斷每一訂單的盈虧狀況,為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最后,建立助劑/染化料粘度、壓力和流量的數學模型,實現同一轉子泵對多種特性助劑/染化料在同一管路的在線準確計量和定點高效配送。一方面,我們開發基于不同助劑/染化料粘度、配送壓力與流量關系的多階變量曲線數學模型,首次應用于控制轉子泵的定量輸出,配以高精度流量計進行在線校核,形成閉環控制系統,實現同一轉子泵對多種特性助劑/染化料的精確計量。 另一方面,我們將專利產品合成分配器、兩位三通節點閥實現了不同助劑/染化料通過同一管路的定點高效配送。針對不易配伍、不同離子性的助劑/染化料,采用隔水分段配送技術確保配送安全性。 主持人:對于印染企業而言,這項創新點怎樣幫助企業實現生產管理的升級? 金萬樹:除了以上的幾點,我們通過建立高可靠性的硬件通信平臺,實現了多種信號的高效通訊。針對印染企業中監控點種類多、共享性差的現狀,應用多串口的數據采集與同步技術、PLC邏輯控制與通訊技術、多線程同步/異步技術等,建立高可靠性的硬件通信平臺,實現多種信號的高效通訊。 此外,我們研究了可聯接國內外主流印染設備的數字接口,研究分析國內外主流印染設備的數字化系統接口,實現對國內外主流印染設備的數字化系統的接入功能,將原來只能單機臺查看的工藝數據,整合到以專家系統為核心的印染企業生產執行信息平臺中,實現國內印染設備的工藝下載、反饋和控制,國外印染設備的工藝下載和讀取。 主持人:2008年初至今,該技術成果已累計推廣36套,用戶的反應如何? 金萬樹:技術的推廣效果比較理想,目前我們已經實現收入1.12億元、利潤2914萬元、上繳稅金897萬元。宜興樂祺公司在使用報告中提到,這項技術“解決了傳統管理造成的原材料成本及能耗高、品質不穩定等問題,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順德金紡也表示,該技術實現了助劑/染化料自動計量、集中供給、自動輸送和實時監控。保證織物色光穩定性,提高一等品率2%以上,減少能源消耗10%以上、廢水排放12%以上,降低成本15%以上。 這項技術推動了信息技術與紡織印染行業的融合進度,示范效應顯著,對行業技術進步及產業升級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產品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有利于緩解行業的環保壓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