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改寫化纖基因
生物基纖維源于生物技術,更加環保與健康。 生物基纖維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較為迅速。目前,PTT、海藻酸鹽、PLA、PHA等生物基纖維已突破關鍵技術。生物基纖維是生物質纖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順應行業的發展潮流。我國化纖原料超過90%來自石油,為改變這種現狀,中國化纖協會于2012年6月公布了《中國生物質纖維和生化原料科技與產業發展30年路線圖》。 綠色環保更多功能 生物基PTT纖維具有自然舒適的手感,良好的拉伸和回彈性,更舒適合身;可在較低溫度下染色,且水洗牢度好,耗能低,成本降低;電阻低,抗靜電性能好;能與羊毛等天然纖維混紡。PTT織物能制作柔軟的女式睡衣、內衣、女式緊身衣,也應用于便裝、工作裝、泳衣、運動裝、外套針織套衫、襪類等。PTT纖維還可以用于替代錦綸和滌綸纖維的交捻混織,用來作為車用內飾織物。由于自身特點,以PTT為基本組分的各種海島型纖維制成各種超細旦纖維,還可以用于人造革等。PTT纖維模量小、回彈性好,是建筑用安全網理想的纖維。此外,PTT纖維還可用作復合篷蓋,網球拍、釣魚桿的線繩等。 PTT/PET復合彈力絲利用現代高科技的生物加工與復合紡絲技術,對纖維的性能進行設計,使其既具有適中的彈性,又具有蓬松的手感和拉伸恢復性,同時還可與各類紡織原料混紡,用于運動,休閑、內衣等系列服裝。 舒彈絲是生物基PTT纖維的代表,是福建海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杜邦公司的合作開發的產品。該產品采用了植物中提取的淀粉糖,通過生物發酵的方法來獲得生物質1,3-丙二醇(PDO)。 舒彈絲纖維不但保留了眾多優良服用性能,而且在生產流程中能耗低,余料可回收,經后處理后可循環使用。據海興總經理張連京介紹,“舒彈絲37%的原材料采用非石油的可再生生物質資源,減少了對石油和石化產品的依賴。相比石化法生產的尼龍6纖維,生產同樣數量的舒彈絲可減少30%的能源消耗和63%的二氧化碳排量,是可回收、可循環使用的綠色環保纖維。” 張連京說,舒彈絲也通過了最為嚴格的Oeka-Tex標準100一類認證。“有些化纖產品像氨綸在很多領域都受限制,但舒彈絲無論是用于嬰幼兒產品,抑或消費者是過敏體質,都不會產生任何問題。” 另外,舒彈絲可與棉、毛、絲、麻、粘膠、天絲、滌綸等各類紡織原料任意混紡,既不會改變原有材料的優越性,又賦予原有纖維更好的性能,如舒適性、吸濕性、抗皺性等。 親膚健康應用廣闊 海藻酸鹽纖維開辟了海洋新資源,又拓展了產業用纖維的新領域。海藻酸鹽纖維具有天然抗菌、親膚的功效。其高吸收性,可以吸收大量的滲出物,減少換繃帶的次數,降低護理費用。海藻酸鹽纖維的高透氧性可以在吸濕后形成親水性凝膠,與親水基團結合的“自由水”成為氧氣傳遞的通道,氧氣通過吸附—擴散—解吸的原理從外界環境進入傷口內環境。海藻酸鹽繃帶具有的所謂“凝膠阻塞”性質,使得傷口滲出物對健康組織的浸潰作用大大減少。同時,海藻酸鹽纖維還是一種生物可降解的纖維,解決了對環境污染的問題。而且,其生物相容性使其應用于手術線時可不經二次拆線,減少了病人的痛苦。 另外,海藻酸鹽纖維經過功能改性以后,可制備成含銀離子及海藻酸/天然抗菌劑的抗菌纖維、遠紅外輻射纖維和調溫纖維等功能性醫用海藻酸鹽纖維,使得海藻酸鹽纖維的市場前景更加廣闊。目前,廣東百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海藻酸鹽纖維及其生物醫用敷料產業化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產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浙江越隆集團紹興藍海科技有限公司百噸級海藻酸鹽纖維生產裝置試車成功,目前產品已推向市場。 據業內專家介紹,海藻酸鹽纖維的強度、彈性及色澤不夠理想,所以目前在應用時,多采用混紡或交織技術,例如將海藻酸鹽纖維與莫代爾、粘膠纖維、棉纖維等紡織原料進行混紡,可彌補海藻酸鹽纖維在強度性能和可紡性等方面的不足。 培養競爭力升級新空間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生物產業技術加快發展、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生物基纖維和生化原料是我國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產業規模正快速增長。到2015年,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產量預期達到400萬噸,年均增長17%。其中,PTT纖維將達到15萬噸,海藻酸鹽纖維將達到1萬噸,PLA纖維將達到5萬噸。 低碳經濟是“十二五”時期及未來幾十年化纖產業的發展潮流。因此,擺脫對石化資源的依賴,優先發展低碳、低耗、低污染的生化原料、生物基纖維及其紡織品成為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選擇。 同時,相關技術、工藝、設備、人才、經營模式等方面都要隨之發生變化。生物基纖維帶給整個紡織行業的是欣欣向榮的前景與潛力無窮的提升空間。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