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無法批量生產
3D打印有著美麗的概念。 面對未來三年國內百億市場空間,3D打印正成為各地政府追逐焦點。從企業層面吹向地方政府層面,3D打印產業園區“遍地開花”,并獲得政府在資金、土地、配套政策上給予的支持。 在資本市場,3D打印概念仿佛一件神奇外衣,任何披上它的個股股價都能“一飛沖天”。甚至一些業績乏善可陳的上市公司,哪怕3D打印技術零收入,想方設法與3D打印概念沾邊,股價都會飆升,成為不折不扣的“妖股”。 大多數分析人士對此并不看好,他們認為短時間內,3D打印概念股出現了大幅度拉升,幾乎已經透支了其未來的成長性,需要謹防3D打印泡沫。近半年以來,3D概念股在經歷了集體暴漲之后,又出現了集中暴跌,就像玩“雜耍”一樣,似乎成了3D打印板塊的趨勢,其炒作過度的泡沫一覽無余。 同時,業界達成的共識是,3D打印目前并沒有替代傳統制造業的可能。另外,3D打印還面臨著材料、應用等瓶頸。而且,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玉升看來,各地出現相互攀比、分散發展,無法使3D打印產業形成聚力發展的態勢,長此以往,3D打印產業有可能重蹈光伏產業無序發展、惡性競爭的覆轍,需要警惕。 近日,21世紀網采訪到一位在考慮一段時間后、暫時擱置3D打印的創業者。在他看來,目前3D打印無法批量生產,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市場需求,目前并未真正出現。 創業者的自白 3D打印技術不斷地被吹捧,使得一些創業人士也爭相追逐,但在深入后卻不得不放棄,因為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 上述緣由正是創業者陳曉松(化名)退出3D行業的原因所在。據陳曉松介紹,3D打印機當前的技術可以打印汽車零件、塑料玩具、巧克力糖果、服裝等物品,成本比傳統工藝低大概30%。 陳曉松在市場調研中發現,現在市場需求沒有網上炒得那么火,還沒有取代傳統工藝的跡象。“我原本準備做高端汽車零部件的制造。但現在打印機的精度不夠,做出來的產品能否用到高速運轉的汽車中是個問題。而且一臺差不多的打印機要在60萬以上,投資成本比較大。” 價格問題同樣掣肘著3D打印的發展。 2013年初,全國首家3D打印體驗館在北京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開業,主要面向市場提供3D打印的體驗,并且銷售3D打印機和3D打印出來的產品,但看客比實際購買者要多。售價動輒上萬元、幾十萬元的3D打印機更是少人問津。 陳曉松比較中意的打印機的型號為“ZPrinter650”,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好的民用3D打印機,但價格相對昂貴。泡泡網的報價是90萬元∕臺。 另據了解,已經開始代理銷售3D打印機的京東和淘寶賣家,它們每個月3D打印機的銷量僅為個位數,甚至為零銷售。而且原材料價格都不菲,很多都是原裝進口材料,毛重0.7公斤的ABS塑料標價699元。 據陳曉松介紹,目前,一臺打印規格為20厘米以內的進口家用桌面3D打印機售價超過2萬元,國產的也要1萬元左右。除此之外,購置了3D打印機之后,還需要學習相關的數據建模知識,否則,要么再花費數萬元買一臺3D掃描儀,要么只能花錢請專業設計人員構建數據模型或者從網上下載模型數據。 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打印材料的局限性。受材料限制,我國3D打印仍較多地應用在建模和工業設計等基礎領域。 而未來3D打印的發展方向則是在高端領域。一位3D打印材料生產商不禁抱怨:“3D打印由設備、軟件、材料等三部分組成,其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而現在業界主要研究的是設備和軟件,對材料研究還不夠重視。” 更加讓人擔憂的是,目前國內3D打印用的金屬粉末基本被國外廠家壟斷。外國廠商在銷售3D打印設備的時候,基本都會搭售粉末產品,價格也較為昂貴,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內3D打印產業的發展。 技術短板舉高摔重 2012年,全球3D打印技術實現的產值(含材料和服務)大概是10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我國只有3億元人民幣左右。 面對未來三年國內百億市場空間,各地政府爭相追逐3D打印這個焦點,希望能抓住這個新興的技術來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據悉,珠海、青島、武漢、南京、成都等地正準備上馬3D打印產業園區。 同時,科技部已經將3D打印技術納入國家863計劃,工信部也在醞釀3D打印行業發展規劃。 雖然3D打印看似風光無限,但是多位受訪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強調該技術的變革意義在于,它實現了從非金屬小型模型樣件成型到高性能難加工金屬大型復雜整體構件的突破。目前,市場熱炒的還是原型制造,即非金屬模型樣件成型。 業界達成的共識是,3D打印目前并沒有替代傳統制造業的可能。“3D打印技術周期短、成本低、省材料、無需鍛造、無需模具,是革命性技術,但它還不是顛覆性技術,很難替代傳統的鑄造、液壓等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華明表示。 除此之外,3D打印還面臨著材料和應用瓶頸。目前,國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種,而我國國產材料僅有幾十種,許多材料還依賴進口,價格相對高昂。 現在市面上的打印機多為民用,原材料以ABS、PLA、彩色石膏為主。“與傳統工業相比,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做工太粗糙。”陳曉松表示。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玉升認為,目前3D打印的行業規范和標準還沒建立起來,國家層面的發展綱要或規劃也尚未出臺,市場成熟度不夠,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各地政府對3D打印技術極為重視,以致各地相互攀比、分散發展,無法使3D打印產業形成聚力發展的態勢,長此以往,3D打印產業有可能重蹈光伏產業無序發展、惡性競爭的覆轍,需要警惕。 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羅軍認為,目前看,3D打印技術還不具備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能力,資本若將3D打印技術捧得太高,失望之后將重重摔下來,造成行業的衰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