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重工日產200噸滌綸短纖數字化成套設備通過鑒定
日前,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和河南省科技廳聯合組織,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日產200噸滌綸短纖數字化成套設備”、“日產200噸滌綸短纖維后處理聯合機”和“日產200噸滌綸短纖數字化成套設備紡絲生產線”科技成果鑒定會在福建省晉江市舉行。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成果市場前景廣闊,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物耗能耗國際領先,一致通過鑒定。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出席會議,副會長呂洪剛主持。會議邀請了河南省科技廳副處長孫憲通、恒天集團企管部副部長賀榮貴、江蘇翔盛公司總經理孫愛全等參加。設備開發研制單位恒天重工、邵陽紡機、中原工學院、邯鄲宏大化纖機械公司等相關負責人進行匯報和答辯。 鑒定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為主任,原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教授級高工葉永茂為副主任組成的專家組,聽取了恒天重工副總工程師李新奇和設備使用單位總經理孫愛全的各項報告,考察了生產現場成套設備運行情況,了解生產工藝和能源消耗情況,并對設備應用狀況和部分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專家組對成果的關鍵技術和創新點給予肯定,一致認為:該成套設備公稱產量達到日產200噸,前紡開發了大直徑噴絲板紡絲、低阻尼外環吹冷卻成形技術,研制了低阻尼外環吹裝置及自動閉環控制、外溢唇形上油盤上油,單紡位能力5噸/日;后紡采用一水一汽牽伸工藝,開發新型疊絲方式、噴丸和滾壓強化齒輪及牽伸輥軸制造技術、新型夾套結構緊張熱定型機,并配置串接蒸汽閃蒸系統。該成套設備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配置合理,操作方便,工藝適應性強,能耗物耗低;整線采用了PLC控制技術、網絡通訊集成技術,形成整體生產過程在線監控管理系統,使工藝調整、故障顯示報警、在線監測、信息采集與處理等更為完善,提高了聯合機自動化數字化控制水平;該成套設備擁有實用新型專利32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有6條線投入使用,設備運行穩定,安全可靠;產品滿足應用要求。成果市場前景廣闊,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物耗能耗國際領先。 該項目的成功,填補了國產大容量滌綸短纖設備的空白,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國產化設備的競爭力,促進國產裝備的技術升級,同時也可以促進化纖行業的技術進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恒天重工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劉延武表示,項目組將根據鑒定委員會對“日產200噸滌綸短纖數字化成套設備”等三個項目,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改進再提高,并進一步加快市場推廣應用。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