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久久久免费影院,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看精品亚洲99精品国产,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成人嫩模一区二区,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錦橋紡織網
資訊 要聞 視點 外貿 統計 標準 科技 市場 寧波 織里 昌邑 盛澤 湖塘 錢清 供應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棉花 現貨 撮合 鄭棉 美棉 收儲 拋儲 曲線 棉花 化纖 紗線 坯布 外匯 原油 采購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化纖 滌綸 粘膠 聚酯 腈綸 氨綸 錦綸 計算 克重 布價 紗價 棉價 外棉價 服務 會員 廣告 軟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科技>正文

康平納模式:因為需要 所以創新

        

  3月4日,“‘康平納模式’的精髓是:企業既是用戶又是制造商,注重自主創新,走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道路,使產品工藝與設備工藝實現完美結合。”陳隊范說,“只要把握準市場的脈搏,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主體。”
  在山東省泰山工業園區,有家名為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民營企業。他們歷時十年,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山東魯泰聯合研制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在2015年1月獲得了2014年度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世界上第一條筒子紗全流程、現場無人化的自動染色生產線,也是中國紡織機械行業唯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項目。
  康平納集團總經理劉琳說:“我們只是一家小小的民營企業。”然而,民企拿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了本屆的唯一??灯郊{研發的紡織機械產品不僅在中國紡織行業引起轟動,更是世界首創。他們的創新經歷更是被業內譽為“康平納模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現在中國整個紡織工業技術進步普遍存在裝備和工藝脫節的問題,康平納憑借對生產工藝的深刻理解,借助戰略合作方式,解決了單獨裝備制造企業無法完全滿足生產工藝的缺陷,‘康平納模式’的成功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對中國印染裝備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關鍵的積極作用。”而中國工程院周翔、孫晉良、蔣士成、姚穆、俞建勇五位院士建議:加快“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產業化推廣,大幅度降低中國印染行業用水、用工和污水排放問題,推動中國從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
  陳隊長的突發奇想
  記者問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隊范,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想到研發“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陳隊范的回答非常直接:“因為需要用設備,所以才想到研發設備。”
  50多歲的陳隊范是典型的山東男人,睿智、果斷、親和、有擔當,作為康平納團隊的領軍人,被隊員們稱為陳隊長。作為有上千號員工的集團董事長,陳隊范丁點兒沒有老總派頭。說著一口地道的山東方言的他,給人以謙虛厚道的印象。陳隊范憨厚,可腦子活泛。
  2002年6月,因承擔國家第八批國債技改項目,陳隊范帶著總工程師鹿慶福到歐洲考察引進設備,當他們看到全自動染料設備時,很是羨慕,可一打聽價錢,竟然要二百多萬歐元!陳隊范心疼了,他對身邊的鹿慶福說:“以后,咱們能不能自己做套類似的設備?”當時,鹿慶福覺得他只是在開玩笑,但陳隊范可是認真的??疾旎貒?,他積極尋求合作伙伴,與中科院自動化所達成共識,通過溝通、考察、調研,2003年,雙方合作承擔了“自動稱重配送系統研究”等兩項863計劃項目。2005年,為使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康平納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進行現代紡織染整系列裝備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孵化。以后的十年間,公司堅持一件事兒——研發筒子紗染色自動化生產線。筒子紗染色是將成卷的原紗裝入染缸進行染色,烘干后的紗線再紡織成各色面料。中國是世界紡織大國,傳統的紡織印染工序用工密集生產效率低、染色質量穩定性差、能耗高廢水排量大,嚴重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通過染色工藝、裝備、系統三大創新,研制出適合于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的工藝技術、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裝備及染色生產全流程的中央自動化控制系統,創建了筒子紗數字化自動高效染色生產線,建立起數字化染色車間,實現了筒子紗染色從手工機械化、單機自動化到全流程數字化、系統自動化的跨越,使中國成為世界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動化染色技術并實現工程化應用的國家。
  記者在位于山東泰山工業園區的康平納的印染車間示范線看到,與高溫、高濕、高污染的傳統印染環境不同,這里幾乎看不到人在操作,只有幾位技術工人巡視監控。整個車間秩序整潔,全部生產流程一鍵控制完成,整個紡紗染色過程全部自動化。相對陳隊范他們在東歐看到的染色單機設備,這套數字化染色系統是一個從染料配置,到運送筒子紗投入染缸,再到烘干直至存貯的全流程系統,屬世界首創。
  逼出來的點子
  “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能節約用工70%以上,這一數據引起了記者的極大興趣。在大多數人看來,解決用工也是企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這么多的人被“節約”,是否會對區域就業產生影響呢?康平納公司總經理劉琳說,其實,用工荒也是推動技術創新的一個因素。
  劉琳說,山東是紡織大省,但隨著新型的產業工人的擇業變化,紡織業出現用工荒的問題。特別是印染環節,勞動強度大,環境差,許多人都不愿意干。通過增加薪酬的辦法解決,對企業來講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會解決這一問題,如果企業一次性投入更新改造應用這套裝備,三年左右基本就可以收回成本。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通過自動化生產線的科學配比和控制生產可靠穩定,能有效地提升產品品質,避免人工控制染色所造成的不穩定性,從而提升了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據統計,中國紡織行業的總用水量占全國用水量的28%,而印染又占這其在中國紡織行業引起轟動,更是世界首創。他們的創新經歷更是被業內譽為“康平納模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現在中國整個紡織工業技術進步普遍存在裝備和工藝脫節的問題,康平納憑借對生產工藝的深刻理解,借助戰略合作方式,解決了單獨裝備制造企業無法完全滿足生產工藝的缺陷,‘康平納模式’的成功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對中國印染裝備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關鍵的積極作用。”
  筒子紗染色是將成卷的原紗裝入染缸進行染色,烘干后的紗線再紡織成各色面料。中國是世界紡織大國,傳統的紡織印染工序用工密集生產效率低、染色質量穩定性差、能耗高廢水排量大,嚴重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通過染色工藝、裝備、系統三大創新,研制出適合于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的工藝技術、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裝備及染中的85%!印染行業又大多集中在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所以對社會、環境的危害很大。劉琳還說:“還有就是,以前我們做紡織掙了錢,就拿來投資購買進口裝備,后來發現,很多錢都被外國人賺去了。我們就想,能否打出一個突破口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別人沒做,康平納做了。多年積累的生產實踐基礎、有的放矢的生產需求、行業發展遭遇的瓶頸……都成為推動康平納創新的動力。
  陳隊范向記者介紹說,這套裝備實現了100多臺套設備、2000多個參數在線檢測、實時全流程閉環控制,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節約用工70%以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年染色紗1000萬噸,該裝備推廣后每年可節水3億噸,節約標準煤233萬噸,減少污水排放2.97億噸,有助于推動印染行業實現優質高效染色,轉型升級為集約化、規?;a和低耗、低排放的綠色產業,是中國紡織印染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制造的重大突破。
  中國工程院周濟院長2014年9月考察康平納數字化染色車間,對康平納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裝備成功地將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用于傳統紡織行業,為促進紡織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明確指出:將康平納集團作為紡織行業數控一代的國家創新應用示范基地。
  康平納,合作支持與共贏
  康平納這個名字取自英語Companion,為朋友、伙伴、合作之意。無論創業還是創新,合作,一直是康平納成功的法寶。
  1998年,陳隊范放棄了“鐵飯碗”,創建康平納公司,1999年接手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泰安毛紡廠。兩年后,同樣是公務員的劉琳也加入了陳隊長的“隊伍”,一起經歷了艱苦創業、創新的歷程。在康平納辦公主樓外,陳隊范指著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對記者說:“這原來只是我自己養的一小盆竹子,不斷分栽,現在長成了一大片了!”辦公樓前還有一片人工湖,是當年陳隊范和劉琳穿著背心短褲和廠里的員工一鍬一鍬挖出來的。這對搭檔,工作上是董事長和總經理,可倆人更像是患難與共的弟兄。當年,他們為了申請貸款抵押上自家房產,拉上各自的愛人到銀行簽字,想起家人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經營民企的不易,劉琳至今仍唏噓感慨。
  民營企業康平納有一個“怪現象”,集團有科技人員223名,專業研發人員178人。而且,這個曾經的傳統紡織企業,看上去更是“不務正業”——十年的主要資金和精力都投入到紡織自動化裝備的研發中。在康平納的科技研發中心,記者見到了高級工程師,機械設計室主任龔華剛。龔師傅是集團元老級的人物,從當年的泰安毛紡廠、甚至更早的泰安機械廠,他就在這里工作。集團不但重視新興科技人才的引進,更加重視集團資深的技術人員,因為這樣的人熟知集團的發展與需求。
  龔師傅說:“2003年剛剛上馬這個項目的時候,有很多人質疑,認為這太超前了。當時大家都沒有預料到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會這么快!你看現在,整個紡織行業對現代化的需求很明顯地體現出來了,用工荒就是最突出的問題。我們項目的成功,和國家的發展、生產的需求、科技的進步完全是在一個節拍上。所以說,我們陳總和劉總確實超前。”同龔師傅一樣,總工程師鹿慶福也是元老級人物。從在泰安市的小廠區到現在開發區的大廠區,再到那次跟著陳隊范去東歐考察,2003年開始機械研究,2005年成功研發單機產品,再到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搞戰略合作,全程參與。當年為了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搞合作,鹿慶福一周要跑三趟北京,那時候沒有動車,鹿慶福就要從泰安乘坐夕發朝至的火車,辦完事再坐晚上的火車回泰安。
  鹿慶福介紹,從2004年召開集團董事會,董事長在會上向董事會又一次提出了研發設想,到今天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0年間,董事會成員沒有分過紅。劉琳也感慨道,整個研發的過程就是“燒錢”的過程,投入研發的資金都來自集團自己的利潤,要不是集團上下齊心協力,是做不成事兒的。
  “‘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4項,軟件著作權13項。”——一句簡單的介紹,涵蓋了太多的艱辛與不易。合作伙伴——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吳雙峰介紹,拿全自動無人天車這一項來說,國內傳統的染缸都是立式的,要把重達數噸的筒子紗吊入、吊出染缸,天車的吊臂必須是直桿,這就得要求吊裝得十分精準。為了能準確地把筒子紗放入染缸內,項目研發團隊沒日沒夜地實驗、調試,其中的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向記者展示該項目的幻燈片中,幾乎每一個單機部分都獲得了國家專利。
  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紡織行業的領導、專家們給予了康平納極大的理論和技術支持。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單忠德博士與陳隊范一起擔任了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中國工程院的紡織行業的院士、專家們也多次來到康平納指導。
  康平納的研究更是得到了山東省和泰安市的極大支持,“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生產線率先在山東的魯泰紡織、孚日集團建立。目前,全國已經有30多家企業推廣應用該項目。與國際先進的臥式染色裝備關鍵指標相比,康平納的設備噸紗節水20%以上,產品一次性染色合格率提高5%。
  “康平納模式”為民企的創新模式做了示范,在他們創新之路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訴求:中國的民營科技企業面臨較為嚴峻的金融困境,影響了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推廣,康平納也面臨同樣的制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個穩扎穩打的民營企業,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迸發出絕妙的創新。這次采訪,與其說是對“康平納模式”的一探,不如說是對中國經濟大發展中人們自覺創新意識實踐的一次深刻領會。就像陳隊范自己說的那樣:“對民企而言,創新并非癡人說夢,高不可攀,只要把握準市場的脈搏,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主體,從而完成從資源驅動、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
  要使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就必須進行管理制度變革、生產流程重組及商業模式改造。這不僅考驗著企業家的智慧,也是有追求的企業家理應回答的時代命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相關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