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新形勢 新紅利 新路徑
“新形勢下,中國紡織工業正面臨以"增長、責任、電商、延伸、融合"為主要內容和特征的新浪潮,這也是中國紡織工業下一步發展的新紅利。”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2013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指出,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數量、內銷市場、應用領域的“增長”,將為產業發展開拓新空間,預計到2020年全球纖維需求總量將突破1億噸,較2012年增加2000萬噸。中國紡織行業在內外市場份額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纖維加工總量仍有1400萬噸左右的增長空間。 孫瑞哲認為,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地位在世界舉足輕重,發展迅猛。究其動力來源,主要是得益于三大傳統紅利—要素紅利、發展紅利、市場紅利。但傳統紅利正在不斷衰退和稀釋。孫瑞哲分析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統論述、重點部署,為紡織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紅利。在要素紅利方面,新的紅利是城鄉一體化形成穩定的產業工人隊伍以及高素質人才、技工占比的增高;在發展紅利方面,與傳統紅利相對應,中國紡織工業正面臨著新的紅利要素,即經濟體制紅利、國際化紅利、科技創新紅利、發展模式紅利等;市場紅利也有新的演變,表現在國際貿易結構的調整及新興市場等國外市場紅利和城鎮化進程加速、居民收入增長、網上購物新機遇、人口政策調整等國內市場紅利。” 面對未來發展紅利,孫瑞哲從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政策創新等3個角度,指出了中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他表示,新的發展形勢下,科技創新使命重大,一是保障原料供給,二是保護生態環境,三是節約資源能源,四是滿足社會新需求。在模式創新上,優異化戰略、專業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則是可供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選擇的新路徑。優異化戰略基于市場細分以及競爭對手行動,追求產品質量、知識產權、創新力、產品服務、品牌優異化;而專業化戰略的成功源自核心技術、持續能力和品牌號召力;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驟則是從產品“走出去”、企業“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 “未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機遇和核心競爭力將主要取決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能力,如何以創新行動履行對員工、客戶、環境和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將從根本上決定企業的生產效率、市場準入、品牌內涵和商業績效。”孫瑞哲指出,當前,紡織產業內的延伸呈現出4個主要趨勢:向研發設計和品牌建設延伸,向上游或下游環節延伸,跨領域延伸,跨地域延伸。中國紡織企業應關注并著力打造“以材料智能為突破的創新力”、“以時尚導向為目標的消費力”、“以環境倒逼為動力的責任力”和“以社會青睞為基礎的吸引力”,以加速建設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人才的強國的進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