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集群的競爭優勢再造
在調查中發現,我國服裝產業集群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特色,但是多數集群處于形成期或成長期,少數集群步入成熟期。本期獨家調查選取了3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服裝產業集群,來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探討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的創新與再造,從而為服裝產業集群應對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持續走低,企業經營環境的不斷惡化,找到推動服裝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優勢 服裝產業集群地域分布相對集中 集群內以民營企業為主產業集群特色鮮明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統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服裝產業集群占據了服裝集群數量總數的60%以上,大部分服裝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江蘇、福建、山東、河北等地。這表明我國服裝生產越來越向產業集群集中。目前,各產業集群的服裝總產量已占到全國服裝生產總量的70%以上。服裝產業集群圍繞著專業市場、出口優勢、龍頭企業形成了眾多以生產某類產品為主的區域產業集群。如虎門、深圳的女裝,大朗的毛衫,均安、增城、開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紗晚禮服,常熟的羽絨服,杭州的女裝,寧波、溫州的男裝,嵊州的領帶、織里鎮的童裝、楓橋的襯衫、平湖的服裝出口加工,福建省晉江、石獅的休閑服,廣東中山的休閑服,南海的女士內衣等。 虎門 以女裝為主服裝服飾業居全國前列 作為中國女裝名鎮,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集群規模居全國鎮級服裝產業集群之首,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條、成熟發達的市場體系,成為虎門的特色產業、龍頭產業、支柱產業。 產業鏈條完整。虎門鎮有299家面輔料企業,438家物流、印染、繡花等配套企業,324家咨詢、培訓、設計、策劃等服務機構,形成了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全環節生產銷售。 市場規模龐大。虎門鎮現有服裝服飾市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總經營面積232萬平方米,有40個專業市場、1.5萬經營戶,年銷售額近500億元。另外,在建市場面積約170萬平方米,均位于虎門商務區內。 品牌聚集效應明顯。虎門鎮有服裝服飾注冊商標5萬多個,僅以純一家就有209個注冊商標。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3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2個,涌現了以純、松鷹等一批龍頭企業。 南派服裝特色鮮明。虎門服裝以時尚女裝和休閑服裝為主,設計以天空、大地、海洋為靈感,著力表現南國藍天、碧水、綠樹的明快色調,注重突出嶺南風格和南粵水鄉韻味,自成一派。 石獅 專業化生產網絡關系優勢明顯 石獅紡織服裝業最具特色之處在于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從漂染輔料、輔料生產到成衣加工等幾個環節都有很多專業廠家。在原料環節,石獅市政府在大堡、伍堡、錦尚設立了染整集中控制區,其中共有上規模的染整企業近百家。從服裝輔料配套來看,服裝所需的拉鏈、商標、襯布、紐扣、縫紉線、電腦繡花、織帶等輔料都可以在石獅地區進行采購,各種服裝要素市場在石獅配套齊全。原料和輔料都是為成衣加工服務的。通過集群內的專業化分工,石獅服裝集群的相關企業專注于自己最具優勢的生產環節,進而將資源稟賦的潛力發揮到最大,從而大幅提高了相關企業的生產產量,展示出了強大的規模經濟效應。 除了分工網絡的形成與存在外,石獅服裝業的另外一層網絡關系也較明顯,當地已形成了復雜而稠密的社會關系網絡。當地的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相關機構,企業與政府之間存在著一種集群外部所不存在的默契,他們之間發生著頻繁的互動活動和知識交流。這一系列的網絡活動的存在與形成推動了石獅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 寧波 以西服、襯衫生產為龍頭 寧波服裝素以男裝聞名。目前,寧波已形成了以西服、襯衫生產為龍頭,集針織服裝、羊毛羊絨服裝、童裝、皮革服裝之大成的龐大產業集群。 寧波擁有一大批知名的服裝企業和品牌,綜合實力特別是男裝綜合實力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并呈現出品牌多元化、產業集群化、市場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西服類有杉杉、雅戈爾和羅蒙等中國馳名商標,襯衫類有雅戈爾、杉杉、太平鳥和洛茲等中國名牌產品,以及一些省級和市級名牌產品。 深厚的商業文化積淀,紅幫裁縫的傳統優勢,對外開放的先發優勢,再加上雄厚的企業規模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推進了寧波服裝企業較早地走出國門,實現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國際分工合作,迅速形成了較高的產業外向度,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產品暢銷日本、美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依紅幫裁縫的歷史傳統優勢,形成從鄞州的東錢湖鎮至石碶鎮的鄞縣大道一線和從石碶鎮至奉化江口鎮的呈現“L”形走向的“服裝走廊”,集聚了幾十家具有相當企業規模和品牌效應的知名服裝企業,占寧波服裝總產量的60%以上。 問題 產業鏈條過短企業融資困難產品同質化嚴重 目前我國服裝產業集群內存在產業鏈縱向延伸不足,產業鏈條過短的問題。群內存在大量的“小而全”的企業,服裝生產過程基本上在一個企業內完成,企業間沒形成明細的專業化分工。 群內企業融資困難。據有關統計,約有80%的中小企業存在貸款難和融資難的問題。中小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不高,導致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水平難以預測,銀行為了避免壞賬的發生,將資金安全性放在了首位,從而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成本,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 創新與設計是服裝行業的靈魂,是服裝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大部分服裝產業集群的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大部分無牌雜牌服裝的設計更是隨波逐流,模仿現象尤為嚴重。他們往往通過調查眼下暢銷市場來決定生產何種款式和設計風格的服裝,這種模仿的存在會打消一些有設計能力、自創服裝風格的企業設計的積極性,而且容易導致另一種惡性循環的形成,即模仿—同質化—再模仿—更加同質化。 虎門 轉型升級“路漫漫”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虎門蟬聯廣東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首位。而2012年虎門服裝業危機凸顯,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2虎門總體出口訂單下滑大約三成,而且虎門服裝業面臨的困境還不僅限于此,行業發展的速度也已明顯放緩。 對于虎門服裝產業的現狀,虎門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應急措施,轉型發展尋求突圍。虎門服裝業擁有的完整的產業鏈,是保證虎門服裝產業完成轉型升級的內生力量。 “大虎門”這個品牌,之前給人的印象就是大批發、大流通。早些年,許多企業天天在鋪位里做批發,從早做到晚,在店鋪里大把大把收錢,忙得不亦樂乎。生產一直都是虎門服裝業的優勢。但是隨著地區經濟的逐步發展,這里的土地資源已經慢慢消耗殆盡了,土地越來越少,廠房的租金也越來越高,勞動力的成本也不斷拉升。而批發市場里的鋪位價格更是居高不下,虎門富民一個10平方米的鋪位一個月下來就是10萬元。盡管如此,快速賺錢的意識依然在“大虎門”的品牌下彌漫著。 石獅 家族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明顯 石獅特定的地理歷史文化加上石獅人“愛拼敢贏”的性格,服裝制造業以其較低的門檻,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然而,石獅服裝集群新世紀以來開始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這種后退趨勢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家族企業一般傾向于獨自為戰,競合關系不明顯,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從而導致企業自身無法突破發展。 石獅紡織服裝集群內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它們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兩個:內源資金和外源資金。內源資金主要是指企業所有人的勞動積累、合伙集資和企業的贏利;外源資金的主要形式是民間借貸,銀行信貸融資所占比例很小,僅為30%。石獅服裝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資金融通主要是銀行考慮到了中小服裝企業多是家族管理模式,具有規模小、變化大、風險高、自我約束能力弱等特點,生產隨意性很大,權力也過于集中,使這些企業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銀行對此有所顧忌。其次,中小服裝企業的信用等級較低,他們難以提供合格的抵押品或找到有實力的擔保機構為其擔保而獲得銀行貸款。這一系列的因素制約著石獅服裝集群企業的資金融通。 寧波 產業鏈中高附加值環節薄弱 寧波服裝企業在國內的主要面料供應地是江蘇、廣東和山東等地。寧波服裝企業使用的高檔面料主要來自國外企業。寧波本地在服裝輔料方面,雖然出現了一些輔料生產企業,但由于輔料同樣有著來自質量方面的問題,以及輔料本生的品種多,大多數企業的輔料也依賴于其他地區。服裝相關配套企業部門的現實水平對于寧波服裝產業的競爭力有較為直接的影響。寧波是紅幫裁縫的故鄉,中國第一套中山裝、第一本服裝裁剪專著等,舉不勝舉的第一構成了寧波璀璨的服裝文化。盡管很多企業開始重視企業文化的塑造,并著力營造出服飾文化氛圍,寧波市也通過舉辦國際服裝節來改善城市的服飾文化氛圍,然而整體上仍然缺乏現代服飾特有的文化內涵。 在寧波服裝產業發展中存在著片面強調企業規模效益,對中小企業的優勢認識不清,追求企業規模大型化的思想根深蒂固,競相發展大型企業,組建企業集團甚至以此作為衡量經濟成就的主要參考指標。寧波產業集群中存在這樣的現象:同類企業尤其是同類大企業之間以及它們與本地其他企業之間的合作甚少。 措施 延伸產業鏈條深化群內企業分工合作 完整且長的產業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防范風險,所以必須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產業鏈過短是由于缺乏外包意識造成的。從歷史經驗來看,外包是促進專業分工的一個有效方法,解決這一問題應從增強企業外包意識和提高社會信任度著手,逐步推進產業鏈的完善。通過發展外包業務,將一個企業存在不足的環節分包給群內優勢明顯的其他企業,促使企業圍繞主要產品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改變企業“小而全”的低效率狀態,使其變為“專、精、深”分工合作的規模效應狀態,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資金對產業集群的發展十分重要,必須切實改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首先,應加強政府和中介機構的橋梁作用,準確及時地向企業提供銀行信貸政策,同時也應保證銀行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加深對企業的信任度,消除信息不對稱。其次,建立政策性中小企業信貸銀行。該銀行應是政府出資設立,以貫徹國家產業政策或區域發展目標為宗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最后,應加快推進金融創新步伐,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虎門 打造重大產業聚集區 2012年,虎門鎮委、鎮政府先后出臺了《2012虎門服裝服飾產業調研報告》、《關于建設服裝服飾重大產業集聚區的實施意見》,提出將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集群發展成年銷售額超500億元,帶動東莞服裝產業集群實現年銷售額超1000億元的目標,提振了虎門做大做強服裝服飾業的士氣,堅定了廣大企業與商戶的信心。 虎門鎮委、鎮政府特別制定了一系列目標和相應的政策措施,推進服裝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提出樹立大產業、大市場、大品牌、大企業“四大理念”,建設“三個重點、六個中心”。“三個重點”即將虎門建設成為東莞市重大產業聚集區、全國重點產業集群、將虎門服裝城打造成全國重點專業市場。“六個中心”即將虎門建設成為區域重大科技專項平臺服務中心、區域總部中心、區域創意中心、區域品牌中心、區域時尚信息發布中心、區域電子商務中心。 石獅 八項舉措支持服裝產業集群 為推動“質量石獅,二次創業”,在日前召開的石獅市企業工作大會上,石獅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在支持龍頭企業壯大發展方面,《意見》對民營龍頭工業企業當年固定資產投資額3億元(含)以上的以及當年度納稅額超2000萬元且增長25%以上的民營龍頭工業企業給予相應的產業升級資金扶持。 在發揮金融助推產業作用方面,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對在石獅市注冊并納稅的融資租賃企業,按注冊資金的1%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最高獎勵500萬元。 《意見》分別從支持龍頭企業壯大發展、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支持企業設立運營總部、支持物流產業發展壯大、支持專業市場發展壯大、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市場和發展金融助推產業作用等八方面給政策、給優惠、給獎勵。 寧波 推動服裝產業的聯合與合作 加強服裝企業間的合作。建立統一的面料、輔料配送中心,實現規模經濟,減少采購成本;鼓勵服裝企業憑借品牌、產品、技術、資金、市場等綜合實力,進行兼并、租賃、控股、合資、收購,實現寧波整個服裝產業有效資源的最佳配置;鼓勵服裝企業聯合拓展國內外市場;引導服裝企業開發新的服裝產品,進入新的生產領域,避免產品結構趨同與過剩。 加強服裝企業與其他相關產業或機構的合作。服裝企業與紡織、印染、面輔料企業的聯手發展,形成優化組合,配套一條龍的生產體系。把服裝產業作為一種本地的外貿資源加以開發,服裝業和外貿業發揮各自的專業化優勢,聯合拓展外銷市場和以資產為紐帶組建工貿一體化的企業集團的合作方式。寧波服裝產業可以充分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互動,通過與周邊地區的互動、競爭與合作,增加寧波服裝產業的綜合實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