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行業:守住不變 方能應對多變
2013年,對棉紡織行業來說依然是困難的一年,延續2012年國內外宏觀經濟不景氣、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旺、內外棉花價差高企等一系列影響因素,棉紡企業整體運行壓力依然較大。 但壓力帶來動力,困境逼迫棉紡行業轉型升級。繼遭遇2012年多重不利因素后,企業開始尋找突圍之路,2013年市場行情雖沒有大的好轉,但企業的應對卻更加自如。在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品質量,大力研發非棉纖維新產品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實施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棉花收儲是國內棉花市場得以穩定的主要因素,而近期多方傳出的棉花政策的變化給2014年的棉花市場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目前,我國的國儲棉庫存量巨大,棉花直補政策的出臺以及拋儲的持續增量,必將影響2014年的棉花價格,業內人士認為,直補政策實施后,我國棉價會緩步走低,向國際棉價靠攏,縮小內外價差,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實現市場的自由回歸和資源配置的合理。 在棉花政策的影響下,2014年的棉紡織行業的市場是否迎來轉機?企業對于2014年的形勢是否有信心?在市場多變的情況下,企業有著怎樣的規劃與目標?記者采訪了幾家棉紡織企業,或許從他們的口中可以找到答案。 南通雙弘 提升質量和挖潛增效是第一要務 2013年,國內外棉價差依然高企、國內棉花收拋儲政策的影響、市場原材料價格波動、生產成本增加、人民幣持續升值、國際市場需求不旺等系列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整體運行壓力加大。對于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而言,企業的發展也同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只能是微利運行。 在宏觀形勢面前,雙弘公司始終堅持“創標桿、做精品”的企業發展戰略,圍繞生產高檔針織、色織紗線的主業目標,繼續深入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活動,始終堅持質量提升和挖潛增效雙管齊下,尋求多點突破。2013年公司實現主營業收入8.01億元,利潤1896萬元,創稅收3550萬元,公司產銷率近100%,貨款回籠率100%。 對于多方傳出的棉花直補政策,雙弘紡織公司總經理吉宜軍表示,2014年國家將不再實行棉花收儲政策,直補棉農,這意味著我國棉市將從通過政府行政手段直接干預價格的調控方式開始走向市場調控,國內棉價的政策水分最終會被擠干。該政策的實施可以降低棉紡企業原料成本,減輕國內外棉市價格長期“倒掛”導致的進口沖擊壓力,最終國產棉與進口棉價格會趨于理性,這既有利于我國棉花產業發展,又有利于棉紡織企業走出困境,也有利于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作為中國化纖混紡紗精品基地,雙弘紡織公司一直把做出高質量的精品紗線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吉宜軍說道,雙弘是一個專注、專業的紡紗企業,無論2014年的市場形勢怎么變化,這一點是永遠不變的。 2014年,雙弘紡織公司將借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東風,創新管理體制,實行承包管理,強化責任意識,突出精細化管理。堅持提升質量和挖潛增效為第一要務,保持行業的領先優勢。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和技術改造,搶抓機遇,開發功能性、差別化高附加值產品,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市場營銷方面,針對黃金客戶實施個性化報務,力求多點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加強員工培訓力度,最大限度的釋放員工潛能與裝備效率。 浙江宏揚 產品結構和能源管理不斷突破 浙江宏揚紡織有限公司目前已擁有環錠紡、渦流紡、氣流紡3大類型生產線,年產各類紗線4萬余噸。宏揚紡織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在2013年運行整體運行情況良好,超額完成在2013年年初制訂的銷售額和利潤目標。 在內部管理上,宏揚紡織公司持續深入質量目標量化考核和增強顧客滿意率工作。緊抓質量、產量、能耗、勞動生產力等7項具體量化指標考核,做到分工精細化,管理流程化等,以詳實的數據反映管理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在產品創新上,公司進一步提升研發中心在實體企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率,做到了產品供不應求,以產定銷。 因內外棉價差過大,宏揚紡織公司進口棉花配額有限,所以,近兩年公司在研發新產品時會盡量避免棉纖維含量較高的產品。宏揚紡織公司負責人表示,棉花直補政策實施后,如果國內棉花價格與國際棉價接軌,那么公司會考慮對產品的研發方向稍做調整,加大棉花的使用量。 對于2014年的市場形勢,宏揚紡織公司負責人認為,基于2013年成果與經驗,2014年,宏揚紡織公司新產品的市場拓展會更加順利,企業對市場的選擇余地也會更大。同時,隨著研發思路的持續理清,研發團隊的日益成熟,新產品儲備將更豐富。 2014年,宏揚紡織公司將在兩方面重點突破。一是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通過項目技改和產品研發,調整現有產品結構,減少常規品種生產,提高新產品貢獻率。二是在能源管理上持續深入,在引入相關的能源管理體系的同時,加大節能技改項目的投入,降低單位能耗,做足節能減排的文章。同時,進一步做精做優工業實體,持續增加企業技術投入與管理創新,掌握技術研發與市場營銷兩端,確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山東魏橋 八個“穩樁”扎實應對市場壓力 山東魏橋集團是中國棉化纖紡織加工業最具競爭力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魏橋集團連續4年入選世界著名品牌500強,企業擁有8個生產基地。相比2012年,魏橋集團2013年銷售收入突飛猛進。 在魏橋集團日前舉行的年終總結會上,集團董事長張士平介紹,魏橋集團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2417億元、創利稅163億元、實現利潤115億元,完成自營進出口額36.6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億元,上繳各級財政稅金68.5億元,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圓滿完成了年初制訂的奮斗目標。 “一是生產經營高效運行;二是項目建設快速推進;三是財務融資成績顯著;四是技術創新成果豐碩;五是節能減排扎實有力;六是企業管理有效提升;七是安全生產保持穩定;八是職工生活持續改善。”張士平從八個方面總結了去年的工作。 在總結2013年工作的同時,張士平還部署了2014年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張士平提出,2014年集團確保實現銷售收入2800億元、利稅170億元、利潤130億元、自營進出口額30億美元,其中出口10億美元。 但面對2013年紡織行業的整體形勢,魏橋集團并不是一點沒有受到影響。在2013年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營業利潤率(企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比2012年略有降低。2012年,魏橋集團營業利潤率為5.6%,而2013年則為4.76%,成本還是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但即使在利潤下滑的情況下,魏橋集團依然實現了2400億元的銷售額。對此,魏橋集團負責宣傳的黃部長表示,“集團各個產業都不錯,我們的競爭能力比較強,也是通過各方努力的結果”。 專家觀點:2014年棉花市場充滿變數卻值得期待 2013年,對于棉紡織企業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一年,進口棉與國儲棉的差價高達5000元/噸左右,可謂讓棉紡企業經歷了“生死考驗”,多數企業甚至已經把家底掏空。2014年,是企業可以寄予希望的一年,黨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經營實行市場化。另外,多方消息稱,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將出臺棉農直補政策,不再實行棉花收儲政策。企業盼望已久的相對平等的競爭地位或將實現。 屆時,棉花將失去行政價格托底,我國國內的棉花價格將向國際棉價靠攏,對棉紡織行業、棉花市場影響巨大,可能帶來至今仍高位的棉價下跌,最直接影響是造成企業庫存紗線貶值。同時,受下游企業訂單價格下行的壓力,明年企業將迎接新一輪經營震蕩調整期。 此外,2014年配額外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將繼續征收滑準稅,并適當調整稅率,以保證國內棉花市場供需基本穩定。但新政下完稅價的基準價上調了1000元/噸,并且滑準稅的公式也進行了微調,起征點由14元/公斤調整到15元/公斤。滑準稅的調整,保護了國內棉花市場價格不受沖擊,2014年進口棉與國儲棉價格有逐步縮小趨勢,更有利于市場公平競爭。 可以預見,2014年新棉上市棉價跌破18000元/噸(標準棉)至少在地產棉價格上是沒有太大懸念,受進口棉價壓力,跌破17000元/噸也許時間不會太長。據了解,目前棉農手上仍有約40%新棉,這是因為棉農對政策不明造成的。到3月發改委收儲棉改革方案正式出臺后,棉花應該有一個較大的放量。 棉紡織行業屬于低門檻行業,目前市場已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的收益普遍處于低水平。那么在2014年市場存在變數的情況下,企業該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結構調整迫在眉睫。差別化、非棉纖維的使用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首選,做純棉紗產品的企業開始策劃做高支紗,開始考慮進行緊密紡、賽絡紡技術改造,以生產當前市場熱銷的粘膠、莫代爾、天絲、竹纖維等產品。 2013年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是經歷摔打的企業,是具有活力的企業。筆者欣喜地看到,盡管棉價較國際市場高出30%以上,但在江蘇江陰紗線市場,來自中國臺灣、韓國、美國等地的訂單情況較好,這是因為他們掌控了差別化纖維生產、加工秘訣,掌握了紡織產業鏈高端的市場資源。與之相反的是那些靠政策吃飯的企業,應早些開始“斷奶”,與其等待政策不如靠自己擺脫困境。2013年的困難形勢,在享受國家貸款貼息優惠政策、出疆棉移庫費用補貼、出疆棉運費補貼等的政策下,確實有一些企業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有較大贏利,說穿了就是因為有政府的支撐。但從企業長遠發展戰略上來看這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進入市場去磨練真功夫,才能經受市場風浪考驗,實現長久的繁榮發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