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紡織轉型發展迎接希望
黃麻紡織品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而黃麻包裝用紡織品具有抗摩擦、吸濕放濕快、抑菌、驅蟲、防霉、可降解等特性,是世界公認的糧食、蔬菜、種子、咖啡豆等商品的包裝袋首選。近年來,服裝用、家紡用、產業用黃麻紡織品逐漸被市場認可,成為我國黃麻紡織業發展的新契機。 轉型發展是硬道理 印度、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黃麻紡織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給我國黃麻紡織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帶來很大壓力。我國以生產常規的黃麻紗線為主的黃麻紡織企業,面對直接進口黃麻紗線比購買原料再加工還便宜的現實,紛紛減少或關停產能。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受成本高、招工難、環境差、國內原料枯竭、銷售市場萎縮、價格下跌等因素的制約,黃麻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很多黃麻紡織企業是艱難前行。部分企業因不堪重負而停產、轉產。如何突破發展障礙,走出困境已成為我國黃麻紡織產業的一大課題。”郴州湘南麻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平南表示。 陳平南分析,我國黃麻紡織品的訂單銷量萎縮主要是麻袋的萎縮。“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孟加拉的產品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質量穩定性、交貨期、商家信譽都沒有中國好。此外,孟加拉生產黃麻布的紡織企業一個工人只能照看一臺機器,而中國的工人可以同時照看4臺機器。孟加拉的勞動力不穩定比中國厲害,并且希望工資上漲的愿望更強烈,雖然工資基數低,但是工資是翻番的增長。” 由于注重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印度、孟加拉的黃麻紡織企業實現差異化產品定位,我國一些黃麻紡織企業獲得了更好的市場機會。十多年來,九江銀帆紡織有限公司的黃麻紡織業務越做越大,如今已經成為了九江銀帆紡織有限公司在國內具有相對優勢的拳頭產品,黃麻帆布在公司的產品結構中也占據了主要份額。 “十多年前,我們是生產純棉帆布的一家企業,當時有國外客戶來樣要求生產黃麻布,從那時起九江銀帆紡織就開始結緣黃麻紡織。黃麻纖維與苧麻、亞麻相比具有更好的吸濕性,生物分解性和懸垂性良好,價格也較為實惠。過去我們使用的紗線采購于國內,但是由于國外的黃麻紗線在質量和價格上的優勢慢慢突顯,近年來公司采購進口的黃麻紗線也是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個側面印證。”九江銀帆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忠表示。 在我國的黃麻紡紗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一些用于家具業、汽車內飾、建筑業等領域的產業用黃麻紡織品生產項目,引起迫切轉型的黃麻紡織企業的關注。 “今天我們的選擇很重要。作為黃麻紡織界的老人,對于黃麻紡織有很深的感情。自從進入WTO后,我國黃麻業的振興,離不開全球的資源配置。禁止進口孟加拉的黃麻紗和麻袋是不可能的,想要依靠傳統的黃麻紡織產品去振興我國的黃麻紡織產業也是很難的,所以我們的選擇只有轉型,去探索黃麻紡織品的產業用領域。”駐馬店恒天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廠長馮國璋說。 行業呼吁政策支持 “黃麻行業是我國傳統加工產業,是我國麻紡織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第三大黃麻加工國,我國的黃麻種植面積一路下滑。根據2009年的統計,我國黃麻種植面積僅為22.5萬畝,產量4.5萬噸。而2011~2012年黃麻纖維的進口量都在10萬噸以上(2013年因黃麻行情不好雖有降低,但進口仍有6萬噸以上,占使用量的90%以上),由此可以算出,我國黃麻紡織企業的原料進口依賴度在70%以上,這必將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說。 我國的黃麻紡織產業盡管起步早,但是如今很多黃麻紡織企業面臨產品結構單一,生產設備落后,原料依賴進口等問題。特別是近年來人工成本漲幅較大,政府對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的黃麻種植缺少扶持,社會普遍使用塑料編織袋替代傳統麻袋的現實,讓我國很多黃麻紡織企業感覺產業未來的發展力不從心。 “黃麻種植并沒有像種糧食和種棉花那樣的國家補貼政策,直接降低了農民種黃麻的積極性。事實上,近年來我國黃麻紡織企業對黃麻原料的進口依賴度越來越大,如果哪一天進口的黃麻原料一旦漲價或者供應減少,對我國現在舉步艱難的傳統黃麻紡織業來說后果是不堪設想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黃麻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黃麻紡織行業需要會折騰的(有超前理念、時尚觀點、全局眼光的)人去創新,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行業的呼吁主要焦點集中在申請國家給予種麻直接補貼和減免增值稅上。 從黃麻原料的需求角度來看,國家給予種植黃麻作物在內的麻農予以直接補貼,有利于我國黃麻紡織產業的健康發展。“國家實行種麻直接補貼政策,完全符合新形勢下的惠農政策。一方面,農民種植麻類作物按面積進行種麻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等,使種麻農民與種糧、種棉農民都得到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惠,享受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通過保護種麻農民的利益,調動麻農生產積極性,有利于包括黃麻紡織在內的我國麻紡織產業的穩定發展。”許吉祥表示。 而包括黃麻在內的麻紡織行業增值稅,一直是行業企業百般呼吁的問題。“由于我國麻紡行業原料進口依存度高、整體技術裝備相對落后、產品結構不合理、品牌建設滯后和內需市場有待大力開發等諸多問題,麻紡織行業需要國家減免增值稅。希望能夠將麻紡織行業作為增值稅改革試點行業,采取先征后返的政策,把原有的增值稅17%給予減免至9%,用以補貼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職工待遇,減輕麻紡織企業負擔,促進我國麻紡織行業穩定發展。”許吉祥表示。 黃麻服用尋求突破 傳統的黃麻面料由于加工技術的限制,一般很少用做服裝面料。但是湖北省武穴市新磯麻紡制品限公司卻把黃麻做出靠近亞麻的服用性,這些黃麻面料比亞麻面料便宜的基礎上,保留了亞麻的柔韌性和休閑外觀。 “市面上常見的亞麻麻條價格在每噸2萬多元,而黃麻麻條價格最高大概在1.1萬元。我們和武漢紡織大學合作研發適合服裝面料使用的黃麻紗線,其中使用11支的100%黃麻成分的紗線做了一件背心,讓實驗者穿著了24小時看看是否刺癢,結果是否定的。目前這些紗還沒有真正實現量產,因為正在申請這個紡紗的專利。”湖北省武穴市新磯麻紡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智樺說。 李智樺認為如果把黃麻紡織產品做成低成本、高品質,那么產業的未來發展肯定不是問題。“我去過孟加拉很多次,他們生產的黃麻紗線主要競爭力在于采用的黃麻原料比我們便宜,也比我們的原料質量好,但紡紗的技術不如我們。我們只有把產品做好,行業才有未來。” 江蘇紫荊花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忠介紹,“十五”期間,鑒于黃麻纖維的巨大潛力,江蘇紫荊花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的指導下,聯合東華大學投入巨資在精細黃麻纖維關鍵加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可控精細脫膠技術、協同脫色技術、柔性細化技術和高性能生化處理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使黃麻纖維高品質、大批量應用成為可能。 “紫荊花已經成功開發出黃麻55%、棉45%的16英支紗線,黃麻30%、棉70%的32英支紗線,并開發出黃麻棉牛仔布、紗卡、帆布、平布等面料,同時也將黃麻纖維開發在不同類型的混紡地毯、裝飾、家具用織物和輕軟箱包用織物,市場前景非常看好。”劉國忠說。 拓展黃麻產業用市場 許吉祥強調,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黃麻產業用紡織品將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國黃麻紡織行業需要做好產業用黃麻紡織的研究工作。黃麻紡織企業要抓好產業鏈的橫向合作,注意加強與建筑、水電、國防、交通工具等產業的溝通對接,擴大黃麻紡織產品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和占有率。 “我曾經說過,我國的黃麻紡織最終會消亡,當時很多人都不認可。如今我國對黃麻紗線的進口已經驗證了這個說法,而下一步可能是麻布和麻袋。最早的黃麻紡織在英國,現在我國很多的黃麻紡織企業的紡機還有來自英國的痕跡,日后孟加拉等國代替我國的黃麻紡織業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如今由于環境保護和工程建設的需要,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很快,所以發展黃麻產業用紡織,擴展黃麻產品的應用領域很重要。”駐馬店恒天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青松說。 目前黃麻產業用紡織已突破傳統的麻袋,新開發的一系列新型和高附加值的多樣化產品已進入市場,如黃麻復合材料、土工布、無紡布、紙漿、化工產品等各種產業用黃麻紡織品,成為了黃麻紡織產業未來發展的新亮點。而以濕法工藝黃麻無紡布的國家發明專利為核心技術,駐馬店恒天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濕法黃麻無紡布(麻維布)的產業化。 “我們生產的黃麻纖維無紡布是新一代環保材料,可降解、克重輕、價格低廉,可以做農業用覆蓋膜。目前的產能是年產2萬噸。這種黃麻纖維無紡布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輕、不助燃、容易分解、無毒無刺激性、色彩豐富、價格低廉、宜于洗滌、可循環再用等特點。我認為未來黃麻紡織企業的發展,取決于企業產品結構調整速度和產品創新力度,更是取決于企業的發展戰略。”馮國璋說。 “出于環保的考慮,非洲一些國家通過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為黃麻紡織制品帶來很多需求。但是我國有我國的國情,通過立法去禁止使用塑料袋在短期內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我們把產品開發的思路放開。過去我們曾經想過把黃麻紡織不斷地去做精、做細,但現在我們想最大限度去發揮黃麻纖維粗獷的特點,將其應用到床墊、家裝板材、家紡面料等領域,既很好地保持了黃麻纖維抗菌、抑螨、天然可降解的特性,又受到了市場的極大認可。”蘇州摩維天然纖維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李進一告訴記者。 由于在黃麻產業用紡織領域表現出色,蘇州摩維天然纖維材料有限公司在2013年獲得了由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投資的1億元資金。“由國務院批準、財政部發起設立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曾考察了全國100多家農業企業,最終蘇州摩維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農基金首批重點投資對象。這也說明,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科技研發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李進一表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