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坤元:化纖業亟待實現新跨越
3月29日,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第五屆第三次理事會議暨全國化纖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許坤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等領導和企業代表共計16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鄭俊林主持。 2011成就顯著2012仍需努力 會議首先聽取并審議了端小平所作的《2011年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工作總結及2012年工作計劃》。端小平指出,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的最后一年。雖然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但是行業運行態勢還是保持了基本穩定。全年化纖行業產量3362萬噸,同比增長13.9%,實現利潤321億元。 端小平表示,2012年,行業面對的仍將是不容樂觀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乏力、國內市場需求增速也將明顯放緩。面對經濟增速減緩、銀根緊張、出口下降、棉花拉動效應消失、歐債危機影響等不利因素,預計2012年化纖行業的整體運行形勢將比較嚴峻。在2011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強調,經濟發展必須要牢牢抓住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把握住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 2012年化纖協會的工作就是要圍繞“一條主線”,通過“兩種手段”,實現“三個突破”,完成“四項落實”。一條主線就是指貫徹落實紡織工業、化纖工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兩種手段就是指“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三個突破就是要突破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突破高新技術纖維發展,突破“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四項落實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創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服務水平;落實研發體系建設和市場推廣模式創新,支持新產品開發;落實運行分析和行業自律,應對困難挑戰;落實協會服務平臺創新建設,提高服務質量。 “總之,化纖協會2012年的整體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重點落實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轉型升級,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保障行業平穩有序運行。”端小平說。 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鄭俊林宣讀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第二批信用評級企業評價結果》和2011年度協會表彰頒獎的決定。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化纖企業獲得化纖行業AAA信用評級評價;授予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企業“全國化纖行業管理創新成果獎”;授予王毅等10名同志“全國化纖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節能減排確定五項重點 本次會議既是化纖協會的第五屆第三次理事會議,也是全國化纖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在本次會議上,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處長燕娥和清華大學孟昭利教授分別作了專題報告,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節能環保辦公室副主任李伯鳴作了化纖協會節能減排工作報告。 李伯鳴在報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間,化纖行業加大了科技投入,使得綜合能耗和物耗水平大幅降低,淘汰了落后產能300多萬噸,粘膠行業水的重復利用水平提高了20個百分點,聚酯行業水重復利用率已達95%以上。 前不久,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化纖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標準及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方案的制定,為化纖行業“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工作提供了依據。 “未來化纖協會將在行業內定期組織節能減排技術交流,編制新的節能減排目錄,樹立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示范工程,促進節能減排新技術在化纖企業中推廣應用。通過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節能審計、節能潛力診斷、碳足跡認證等措施為企業提供咨詢和服務。”李伯鳴說。 談到化纖協會今后的節能減排具體工作,李伯鳴表示,協會將通過各種媒體加強“節能減排”政策的宣傳,大力推廣“十一五”期間開發的成熟的節能減排技術;加大行業內節能減排新技術的收集、篩選、推廣力度,組織編制粘膠、氨綸、錦綸等專業的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方案;促進行業內清潔生產審核,根據清潔生產標準提供清潔生產達標、對稱服務,清潔生產審核覆蓋率達30%;推進化纖企業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模式開展,化纖協會將會同節能服務公司和金融服務機構,通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的程序,在行業內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覆蓋率達到20%;根據《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推進化纖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為企業提供節能審計、節能診斷等咨詢服務,將開展評選“全國化纖行業節能減排先進單位”的活動。 行業在進步,企業也需要在節能減排的過程中步步向前。孟昭利表示,化纖企業要做到節能減排,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能源管理,要建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與組織機構,配置企業能源管理負責人。在能源的統計與計量管理方面,要按國家標準(GB/T17167–2006)配備能源計量儀表與器具,及時進行能源計量與統計,按時上報企業能源統計報表。要建立、完善企業能源管理規章、制度以及企業能源管理標準,實行標準化管理。進行企業能源審計與編制節能技術改造規劃,對重大的節能工程項目編寫節能評估報告。實行能源監測、能耗限額及淘汰落后工藝與設備管理,同時開展企業全員能源培訓與節能獎勵管理。 助力下游化纖需實現新跨越 3月29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東華大學以及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四家單位,在京聯合發布了2012/2013中國纖維流行趨勢。許坤元在講話時首先肯定了纖維流行趨勢發布。他指出,“2012/2013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推出的十大纖維品種是化纖行業科技進步、科技創新的成果,要加強宣傳,把這些技術帶到下游去,帶到終端企業那里,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化纖、了解化纖。” 對于化纖行業的未來發展,許坤元和高勇也都提出了期待和建議。高勇提出,未來化纖行業要繼續支撐起紡織工業纖維增長的需求,而且這種增長不僅僅要體現在量上,還要體現在質上;在高新纖維發展方面,也要給予足夠多的重視,以此來解決產業用的發展需求;節能減排的問題應該放在行業和企業工作的首位,盡量避免“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給化纖行業帶來的危害;在技術提升方面,要淘汰落后裝備,加快化纖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許坤元指出,中國化纖工業經過最近十余年的高速成長,產量已經從2000年的695萬噸上升到2011年的3362萬噸。化纖占到國內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70%多,為彌補棉花等天然纖維資源的不足、解決糧棉爭地的矛盾、滿足下游生產發展的需要以及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市場需求,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國的化纖行業在全球化纖市場處于主導地位。但是很多的化纖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會碰到瓶頸,仍然有許多困惑,這就需要行業來重新思考,到底該怎樣發展。 許坤元指出,“十二五”期間,化纖行業要實現“四新”,即新起點、新機遇、新挑戰、新跨越。 新起點,就是化纖行業發展速度減緩到10%以下,要轉變發展方式,發展更多轉向以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為主體,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新機遇是指,一是內需增長,國內市場潛力很大;二是行業具備技術、裝備、資金、人才等優勢,可以加快走出去發展步伐。 新挑戰是指,一是國際產業鏈分工繼續調整,中國經濟調整發展,但實體經濟地位更加重要,行業安全感相對提高;二是運行波動常態化、常規化,終端產品市場周期大大縮短,行業要在波動中發展,就更要加強研究,尋找規律,防止風險;三是產品開發跟不上需求變化,當前市場正在多元化發展,個性化、時尚化成為主流,要求化纖開發出用戶可支付的最優產品;四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五是市場競爭轉向產業鏈整體競爭,上下游合作體系就是競爭焦點,化纖業要為下游提供更多價值,不僅僅是使用價值和服務價值,更多的是社會價值。 新跨越是指抓住新機遇,戰勝新挑戰,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