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側記
尼龍產業再出發 12月5~6日,由中國化纖工業協會錦綸行業分會、中國化纖總公司主辦,中纖網和英國泰克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己內酰胺和尼龍論壇在上海召開,來自全球約30多個國家的尼龍行業的專家、學者、市場人士、企業的管理者以及媒體單位300多名代表共謀尼龍行業未來新發展。 今年己內酰胺產能快速增長的勢頭依然不減,雖沒有去年產量翻番的兇猛態勢,卻也達到了約180萬噸的規模,而且明年計劃還將會有70萬~80萬噸的產能投產,這遠遠超過了尼龍的增長速度。因此可以斷定,尼龍行業的原料瓶頸正在打破,價格下降與市場擴大的局面將會持續。上海中纖紡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伯良表示,尼龍產業在突破了原料瓶頸后,迎來了快速增長期。 今年是尼龍誕生75周年,走過10載的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在今年也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尼龍身上。被中國針織行業協會經編分會的會長沈順年稱贊為今年規模最大、國際化最強的尼龍行業盛會——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在滿足國內外客戶需求的同時正暗合了我國尼龍行業技術升級的訴求。尼龍行業原料供應瓶頸的打破,有利于上下游產業均衡發展。這時擴大市場與提升技術顯得更為重要與迫切。 可以預見的是,豐富多樣的尼龍產品將進入市場參與競爭,行業不知不覺中有了新的氣象。 擴大市場是當務之急 盡管尼龍價格的下降較為明顯,但是是市場卻面臨著困境。廣州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原料采購部經理張文斌認為,目前下游面料和應用市場的增長幅度沒有跟上產能的增長是主要原因。當前首先應解決的是應用問題,要通過對資本、人才、渠道等資源的整合,占有和擴大市場。他說,滌綸是錦綸很好的參照物,錦綸產業的發展也將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目前正在經歷的階段呈現兩個特點:一是總量逐步擴大,二是質量及穩定性正在提升。 因此,錦綸的營銷與推廣工作也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國化纖工業協會錦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鄧軍認為,錦綸纖維的營銷要依靠品牌。他表示,由價值鏈各環節的附加價值構成的微笑曲線揭示了市場營銷與品牌運作的重要性,將產品的賣點無損耗地與下游對接,并有效地傳遞到終端,是一種新的產業鏈合作需求。 上海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成功研發了生物基尼龍56,其董事長兼CEO劉修才認為,作為一個后來者與創新者,需要另辟蹊徑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贏得市場。他說,做產品與做產業不同,做產品只需要關注產品本身,而做產業需要上下游各方面的合作。他介紹,凱賽生物正在組建策劃團隊,尋求產品最適合的推廣模式,整合資源,使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纖維與纖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據世界纖維年鑒總經理AndreasEngelhardt介紹,過去幾年,全球化纖業年均增長率為5.0%。與此同時,錦綸纖維增長速度低于平均水平,僅在0.6%,其在行業所占比重則從10%降低到去年的7%。 滌綸的強勢發展無形中增添了尼龍行業的壓力,而AndreasEngelhardt認為,要接受滌綸的主導地位,但同時也要維護錦綸重要的應用領域,加大國際營銷網絡,積極游說錦綸買家,影響其采購決定。 在拓展尼龍的應用領域方面,工程塑料被多方看好。多位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汽車產量的增加以及輕量化設計的普及,尼龍在此領域將有更多作為。英國泰可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CharlesFryer認為,著力拓展尼龍6在工程塑料方面的應用空間,還可以促進己內酰胺的消化。 技術創新提供后勁 研發創新才能為擴大市場提供后勁兒。鄧軍認為,尼龍行業的研發創新正當時,加強新產品研發力度、創新技術、優化人才結構是目前企業應做好的重點工作。 就目前整個化纖業來看,單純依靠規模的發展道路逐漸變窄。說到底,是要求做該產業的人變得越來越專業,技術要越鉆越深。觀察尼龍行業發展的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在今年也強化了技術色彩。中纖網副總經理翁一捷表示,隨著中國尼龍市場影響力的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將先進技術帶到中國,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愿意成為技術交流的平臺。 全球化學中間體、聚合物和纖維綜合生產商英威達在今年的論壇上主要介紹了尼龍6,6的特點與優勢。他們看到中國市場在尼龍6,6擁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希望將尼龍6,6的先進技術帶到中國。英威達尼龍聚合產品副總裁PeteBrown說,中國己二腈的產能不足是導致尼龍6,6市場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英威達將在中國上海建設世界級的一體化尼龍6,6生產基地并通過技術許可分享該領域的先進技術,將和中國企業一起做大尼龍6,6市場。 巴斯夫亞太地區尼龍與中間體副總裁MarceloLu認為,亞太區聚酰胺市場將主要集中在中國,優質原料供應對聚酰胺工業至關重要,并有助于其終端產品在市場上實現差別化競爭。他表示,巴斯夫將通過聯合推廣或品牌授權使用,為中國帶來成本優化的原料供應。 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封其都認為,我國功能性錦綸研發的技術和應用水平與日本、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存在著起步較晚、技術不高、功能一般、概念炒作等問題。他在分析研發功能性錦綸思路時說,必須重視產業化成本,要與低成本的功能性滌綸錯位競爭,凡是功能相同用途相近的地方,要讓路于功能性滌綸。只能揚長避短,在功能性滌綸不能替代的領域施展拳腳。 改性錦綸也試圖通過技術創新開拓新的領域。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尹翠玉向記者介紹,他們成功制備出高彈性錦綸6,可替代原料成本更高的氨綸,可以應用在毛織物、防皺彈性棉織物等方面。 鯰魚效應或可出現 在尼龍紡絲領域,尼龍6無疑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越來越多的尼龍品種也正在試圖打破這種一家獨大的局面,而且,豐富多樣的尼龍纖維不僅充實了尼龍的產品結構,也將在內部競賽中壯大整個尼龍行業的影響力。 英威達近年來在中國強勢推進尼龍6,6產業鏈的建設,依托自身的資本優勢與70多年的經驗,寄望于在中國開枝散葉。英威達中間體亞太區副總裁杜樂啟(RickDobzelecki)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英威達在推廣尼龍6,6產品時也意識到,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他們希望通過與國內企業分享先進技術,共同將尼龍6,6產業做大。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間合作共贏。 技術創新給了這個行業更多入口,后來者依靠技術力量實現超越也并非不可能。符合可持續發展潮流的生物基纖維也有了尼龍更多的身影。其中,凱賽生物公司研發的生物基錦綸56具有與錦綸6、錦綸6,6相近的物性。劉修才自信其產品將會受到市場認可,并試圖通過與下游產業的對接,尋找快速突破的通道。 意大利蘭蒂奇集團研發及產品經理NicoangeloPeduto也介紹了新型多用途環保尼龍6,10,他表示,生物基尼龍6,10綜合性能比較突出,同時有益于環保,減少碳足跡。 雖然這些新型尼龍纖維同樣面臨著降低成本與拓寬市場的難題,但是在當前的形勢下,他們的出現與加盟為尼龍行業增添了一種活力。這對于困頓中的尼龍行業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