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壓力再現 PTA行業路向何方
分析人士:PTA生產成本低的企業可通過價格戰來倒逼成本高的小裝置停車,以淘汰落后產能 盡管當前PTA產業鏈下游整體情況較年初有所起色,但廠家開工率的快速回升以及新產能的壓制,仍舊令市場沉浸在悲觀緊張的氛圍中。尤其是隨著前期PTA檢修裝置的陸續重啟以及新建PTA產能的集中釋放,使得PTA產業鏈再一次陷入“高產能、高虧損”的尷尬局面。面對行業洗牌的來臨,困惑與迷茫困擾著整個PTA行業,尋求出路成了市場迫切的抉擇。 尷尬局面重現,“雙高”壓力加重 進入4月以來,PTA期現貨市場一路振蕩下行,頹勢明顯,市場擔憂情緒持續加重。“歷史再現無可厚非,供需關系是行情演化的主導因素。”通道期貨分析師苗玲坦言,PTA市場供應壓力持續增加,PTA工廠不顧當前生產虧損仍然開出新的產能是造成市場這一現象的主因。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隨著逸盛寧波220萬噸的產能已經正常運行,翔鷺150萬噸產能也已經開車,PTA開工率快速反彈至82.5%,為今年春節后的最高水平。同時,PTA產能依然緊鑼密鼓地投放,翔鷺剩余300萬噸,港虹150萬噸產能均預期5月陸續投放,市場供應壓力有增無減。而進入5月后下游紡織步入傳統的需求淡季,江浙織造企業開工率已較4月81%的高位下滑至73%,聚酯下游分解PTA供應壓力的能力明顯退化,PTA行業矛盾加劇。 “在價格下挫、生產虧損嚴重的格局下,PTA工廠仍不計成本地開出新建產能,搶占市場份額的戰爭悄然打響。”東吳期貨分析師王廣前介紹說,實際上,今年3月中旬,為了緩解年初以來PTA市場的嚴重虧損,在供應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以國內PTA生產龍頭逸盛石化為代表的PTA工廠曾掀起了一波限產保價的停產檢修舉措,市場也呈現出快速止跌反彈行情,社會PTA庫存得到一定的消化。但隨著PTA工廠進行集中檢修過后,誰都不愿意繼續維持停產檢修狀態以失去聚酯高負荷需求下的市場份額,PTA供應加大的局面再次形成。與此同時,隨著近期PTA價格加速下探,廠家生產虧損的幅度也在進一步增大。 “5月PTA跌幅大于2月,PTA生產虧損幅度較前期擴大,按1000元/噸的加工費計算,PTA當前的理論虧損約為400元/噸。”苗玲說。 據了解,由于前幾年的投產裝置已形成了慣性生產,想用“急剎車”的方式很難行通。即便虧損也要硬著頭皮生產是當前一些PTA企業的無奈之舉。 “照此進行下去,今年行業內一定會有一批企業退出這個市場。”杭州某PTA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行業的生產狀態不夠理性,生產企業都在“死扛”,目的就是要慢打慢殺,使一批企業倒下去。“我覺得這個周期不會持續很久,畢竟能堅持到底的企業并不多,尤其是對于落后、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講,很難撐到最后。” 洗牌來臨,行業路該向何方 記者觀察到,在洗盤格局來臨的大環境下,PTA圈內的心態普遍較為擔憂,大家都很迷茫,PTA企業今后的路該向何方?怎樣才能夠讓企業“浴火重生”? “目前,對于PTA企業來說,可以采取治標的方法,即國內PTA企業通過采取限產保價的方式,使PTA—PET保持相對均衡,來確保PTA價格相對堅挺。但是這種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PTA產能過剩的問題,還需要選擇治本的方式,即PTA生產成本低的企業火力全開,通過價格戰來倒逼那些成本高的小裝置停車,以淘汰落后產能。”信達期貨分析師袁照說,與此同時,下游在技術上也應追求創新,尋求PTA新的需求增長點,這樣行業才能回歸正軌。 讓PTA行業欣慰的是,PTA期貨上市7年以來,企業對期貨從無到有,再到熟練運用,市場認知度相對比較成熟。特別是經歷了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的華聯三鑫倒閉事件,使得聚酯行業對期貨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今后企業在期貨中的運用,應該更加發揮期貨對現貨市場的指導作用,從根據期貨盤面來判斷價格趨勢,到運用期貨來實現點價功能。”華泰長城期貨分析師錢濤建議說。 對此,恒力集團副總經理李海也表示,在當前嚴峻的供需格局下,企業需要合理謹慎地使用PTA期貨工具。同時,他也希望交易所能夠進一步完善套保制度,使之變得更科學、更便捷,共同維護好這個市場。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