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紡紗技術的發展
20世紀末轉杯紡、噴氣紡等新型紡紗技術由于電子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變頻調速技術與自由端紡紗技術的結合,已發展的很成熟,形成高科技的紡紗裝備。新型紡紗技術最大優勢在于紡紗質量高,條干均勻、紗疵少、毛羽少及產量高等,更重要的是取消了粗紗及絡紗工序,縮短了工藝流程,減少了用工,降低了生產費用。下面對轉杯紡、噴氣紡及渦流紡等新型的紡紗技術進行討論。
1轉杯紡紗技術
新型紡紗體系中轉杯紡發展最快,技術比較成熟,紡紗質量好(條干均勻、紗疵少),最終產品受到市場歡迎。由于轉杯紡紗可取消粗紗及絡紗工序,縮短工藝流程,為實現紡紗自動化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全世界目前約有800多萬頭轉杯紡。美國約有100萬頭,其轉杯紡產量約占全國紡紗總量的42%,預計21世紀初轉杯紡產量的比例要突破50%。
高級轉杯紡紗機(Autocor0288Autocor0312及R20等)生產的轉杯紡大多用于針織及機織。德國賜來福公司的全自動絡轉杯紡紗機生產的紗42%用于針織,58%用于機織;美國約72%的轉杯紡用于針織。從發展趨勢看,轉杯紗今后用于機織的比例將逐年上升。轉杯紡開始只能生產粗支紗,由于轉杯紡紗技術快速進展,很快就能產生30英支以上的紗。西歐轉杯紡支數為30~40英支、美國為24英支為主。美國轉杯紡紗全部是混紡紗及純棉紗,混紡紗中的比例較大,在60%以上;西歐的轉杯紡紗中混用人造纖維(合纖、粘纖),紡紗品種所占比例為:純棉紗占55%,滌棉紗占28%;腈棉占5%;純腈綸占6%,粘膠占6%。
從1960年起捷克首創問世第一臺轉杯紡紗機的轉杯速度只有30000~40000轉/分,到了1991年漢諾威展覽會上德國Autocor0288型轉杯紡的速度已高達15萬轉/分,R20轉杯紡紗機的轉杯速度在13萬轉/分,紡紗支數質量及各種疵點的功能,實現對轉杯紗100%的質量監控。高科技的轉杯紡織機除了實現對轉杯紗質量的全檢外,還具有定長、清紗、上蠟、自動接頭、自動換筒及驗結等功能,發達國家對轉杯紡紗技術的應用十分重視,除了與噴氣織機配套生產牛仔布等重厚織物外,還可以在噴氣織機及高速大圓針織機上加工生產高檔機織布及針織布,形成高檔轉杯紡紗與織造系列的服裝面料產品。
轉杯紡紗機可生產裝飾布、也可生產針織布,多用于制作各種T恤衫,男、女風衣及休閑服,織物重量在130克/平方米到160克/平方米,美國目前已將高檔轉杯紗與生產牛仔布的噴氣織機配套,其牛仔布系列的產品質量已達到盡善盡美的水平。
目前我國轉杯紡紗機自動化程度低,轉杯速度低,只能生產低支紗,或者用來加工落棉,生產副牌紗,與國外轉杯紡紗技術相比,差距很大,因此,發展高檔次轉杯紡紗技術,生產中支以上的轉杯紗加工服裝面料,應是我國棉紡織工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方向。轉杯紡在我國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很大,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轉杯紡紗設備,同時也要努力生產國產的高檔轉杯紡紗裝備,以提高紡紗支數,擴大紗支范圍及紡紗原料的范圍。改變目前只能生產粗支紗的單一局面。
我國轉杯紡紗機頭數較少,預計2010年會由目前的60萬頭發展到120萬頭,希望所增加的60萬轉杯頭數,大部分屬于高檔轉杯紡紗裝備。為適應我國棉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我國紡機制造企業應該盡早生產出機、電、儀一體化的高科技轉杯紡紗機。現就有關問題討論如下:
1.1國在發展轉杯紡紗時要合理組織與配套紡前設備形成先進的產生線
目前國內外清梳聯設備已很成熟,生條質量高、重量CV%值為1.5~2%(普通梳棉機為3~4%)、棉結少、梳棉機上配有混合式自調勻整裝置,使生條長短片段不勻率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可作為轉杯紡生產廠的第一道工序。但梳棉機的梳理針布最好選用國外的優質針布。以保證梳理效果好,棉結雜質少、產品質量穩定。國外的新型梳棉機DK903、DK803、C50、C51、MK5等都比較先進,國產的一些梳棉機如鄭紡機的FA225等,也可以選用。
并條機是轉杯紡紗產生線的第二道工序,國外產的RSB-D30型并條機及HSR-1000機都比較先進,除配有開環或閉環自調勻整裝置外還配有質量監控系統,發生質量超限故障立即停車報警,自調勻整裝置很靈敏,傳感器對棉條發生的探測信號可保持每1.5~4mm勻整一次,這相對于高速并條機,單位時間里控制頻率很高,勻整頻率達毫秒級,因此棉條均勻質量高,可將土25%的棉條均整到土1%以內。這種并條機生產的棉條不必再由試驗室控制支數偏差,因此在組成新的轉杯紡工藝過程中可不再考慮棉條重量偏差的離線檢測試驗。
根據國內外經驗,頭道并條機可不配自調勻整裝置,末道并條機配開環或閉環自調勻整裝置,編組如下:原棉→清梳聯→頭并條(國產) →末并條(HSR-1000或RSB-D30)→轉杯紡紗機。
國產并條機像沈陽FA321、單眼FA329型并條機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