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檢測技術與儀器的應用分析
實際上圖像信息處理技術在紡織業中的應用還大有潛力。比如,在現有的織物仿真CAD系統基礎上,與紡織檢測技術結合起來,可以實現從對紗線實物的檢測到最終織物的模擬仿真,不僅可以評定紗線質量,為指導生產提供依據,而且可以預測用該紗線織成的織物外觀質量。 2 檢測技術與儀器的發展狀況與趨勢 我國常規紡織儀器的發展已經基本能滿足紡織工業對紡織材料性能測試的要求,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測試儀器紛紛上市,如:電容式條干儀、電容式纖維長度儀、全自動單紗強力儀等。有的儀器已經或者基本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紡織品的技術檢測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檢測儀器的發展集中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檢測儀器向多功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儀器控制和數據處理已計算機化;光電轉換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仍由手工操作的檢測逐漸實現儀器化等。 目前,國內外紡織測試儀器在測試性能和高新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進和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測試品種適應性更加廣泛;測試技術特別注重環境模擬和精確度;工藝參數測定更趨向于實時檢測和在機檢測;電腦控制數字式處理更加普及;檢測操作更加智能化、自動化和低技能化等。我們可以真實的感受到現代科技的進步、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機電一體化進展給紡織檢測技術帶來的重大變化。 2.1 檢測功能自動化、電腦化 實踐證明,采用計算機和電測技術改造傳統落后的檢測方式對簡化儀器結構、提高檢測精確度、工作穩定性和可靠性等有著明顯的優越性。微電腦和新型傳感器已經成為紡織檢測儀器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加快普及與推廣。在微機的控制下,檢測儀器實現了取樣、整理、測試、讀取數據、統計計算、信息存儲、打印結果的自動化過程,一改往日人工讀取數據、記錄數據、目測評定樣本的落后檢驗方法,避免了手工操作和主觀評價帶來的誤差,縮短了測試時間而且使操作更為簡單、準確。由于微機的自動控制功能代替了許多機械部件的功能,從而使儀器體積減小,微機功能越強,體積就越小,顯得更加輕巧精致。微機還有高速、大容量處理數據的優勢,不但提高了檢測速度還可以存儲所有相關數據以備分析整理,使檢測更加準確可信。 2.2 實時檢測與在機檢測 在傳統的靜態檢測基礎上,許多儀器制造商創建了與實際生產和應用相近的動態測試模式,從而獲得更真實的紗線生產和應用狀態指標,使檢測結果更接近于實際值,使得紗線的生產者和使用者更有效地調整生產工藝和預測產品的耐用性能等。在機檢測可以全面地檢測紗條質量,比在實驗室靜態抽取數據更全面、準確。還可相對地減少破壞性實驗,減少資源浪費,對于原料昂貴的生產廠家來說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 2.3 測試技術注重環境模擬預測 充分利用電腦的圖像處理功能,新型紡織檢測儀器能以直觀的圖形信息輸出和存儲,直接顯示紗條外觀質量及結構性能,還可以模擬預測織物的外觀效果,既節省實驗性的小樣織造過程,又對紗線在最終產品中的應用效果做出精確客觀的判斷,使產品設計、工藝的優化有了直觀高效的捷徑。操作自動化,測試結果的數字化、圖像化以及檢測數據的隨機自動處理,已經逐步取代手感目測的傳統檢測方法,形成了現代紡織檢測技術的鮮明特點。 3 結束語 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不斷涌現,對紡織檢測的內容和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現代科技的發展,促進了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新型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們要不斷發展新型的、更高水平的檢測儀器,大力加強紡織檢測技術的發展,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拓寬思路,注重創新,引進與開發并舉,檢測與生產技術并重,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