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再生遠紅外聚丙烯的造粒工藝以及纖維性能情況
丙綸的吸濕性很小,幾乎不吸濕,一般大氣條件下的回潮率接近于零。但它有芯吸作用,能通過織物中的毛細管傳遞水蒸氣,但本身不起任何吸收作用。丙綸的染色性較差,色譜不全,但可以采用原液著色的方法來彌補不足。
5.耐酸耐堿性
丙綸有較好的耐化學腐蝕性,除了濃硝酸,濃的苛性鈉外,丙綸對酸和堿抵抗性能良好,所以適于用作過濾材料和包裝材料。
6.耐光性等
丙綸耐光性較差,熱穩定性也較差,易老化,不耐熨燙。但可以通過在紡絲時加入防老華劑,來提高其抗老化性能。此外,丙綸的電絕緣性良好,但加工時易產生靜電。
四、遠紅外纖維的性能
1. 遠紅外纖維的遠紅外發射性能
纖維的遠紅外發射性能主要決定于纖維中所含遠紅外微粉的組成及添加量。合理選擇遠紅外微粉,不僅有利于纖維及織物發揮較好的保健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纖維的高速紡絲性能,提高紡絲狀態的穩定性,降低生產單耗。選擇高效的遠紅外微粉是研制遠紅外纖維的關鍵,我們針對四種組成不同的微粉,研究了微粉品種對織物的遠紅外發射率的影響,結果分析可知,由于微粉的組成不同,微粉的遠紅外發射率相差較大,在微粉含量相同的纖維及織物中,其遠紅外發射率也有明顯的差異。織物的遠紅外發射率除了取決于微粉的組成,還與微粉的粒徑及其在纖維中的分布有關。為使最終產品具有優異的遠紅外發射功能,一般要求微粉的發射率大于9o%,織物的遠紅外發射率太于 80%。另一方面,纖維的遠紅外發射率也與微粉的添加量有關.添加量不僅影響纖維的發射率,而且影響其可紡性。
另外,隨纖維中粉末含量的提高,織物發射率上升。當粉末含量為 4 5%時,織物發射率已達 80%,但當粉末含量增加到 6%以上時,發射率的上升速度明顯減慢。綜合考慮纖維的發射率、可紡性 以及生產成本等因素,纖維中粉末含量為 5-6%已能滿足纖維功能性的要求。
2.遠紅外纖維的遠紅外發射率的耐洗滌性能
水洗后遠紅外纖維的發射率略有降低,遠紅外纖維及織物發射率的耐洗滌性能與微粉在纖維中的分布有關。而采用共混熔融全造粒的方法,能夠較好地實現了微粉在成纖高聚物中的均勻分布。這不僅提高了纖維的高速紡絲性能,而且有利于提高纖維發射率的耐洗滌性能,即使在高速運轉的洗衣機中洗滌,微粉也不易從纖維中脫落。據悉,常規丙綸截面光潔透明,而遠紅外丙綸截面充滿斑點,且分布比較均勻。這一方面說明遠紅外微粉凝聚粒子較少,幾乎沒有團聚體的存在,有利于高速紡絲的進行;另一方面,也解釋了遠紅外纖維及織物的發射率耐洗滌的原因。
3.遠紅外纖維的抗菌性能
抗菌性能的差異主要與遠紅外微粉的組成有關。一般認為,遠紅外纖維之所以具有抗菌性能,一方面是由于遠紅外線具有抗菌性能。另一方面,絕大多數陶瓷微粉也具有抗菌性能。
4.遠紅外纖維的力學性能
與普通丙綸相比,遠紅外丙綸力學性能有所下降,這可能與遠紅外粉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纖維的超分子結構,造成結構上的缺陷有關。
5.遠紅外纖維的結晶性能
遠紅外丙綸纖維在變形加工過程中,結晶度增加的同時,其晶型結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不完整的準六方晶型逐步演變為較穩定的a晶型。
五、結束語
采用熔融共混全造粒法研制的遠紅外丙綸,微粉在纖維中分布較均勻,纖維及織物的遠紅外發射率耐水洗性能優良。遠紅外丙綸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這主要與纖維中所含微粉的組成有關。與普通丙綸相比,遠紅外丙綸的力學性能隨微粉含量的提高而有所下降。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