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纖維紗毛羽產生機理及織造對紗線性能損傷
編者按:9月12日,在魯泰集團舉辦的“中國綠色紡織”院士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蔣士成、孫晉良,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制衣學系主任陶肖明,江南大學副校長高衛東,武漢紡織大學副校長徐衛林分別對綠色紡織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趨勢、新發展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從本期開始,我們陸續刊登各位專家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以饗讀者。 我們在紡紗過程中會有毛羽產生,研究表明,毛羽對紗支、條干、紗疵等有重大影響,但是對紗線強力貢獻很小,將其轉入紗體則可改善紗線強力。 在紡紗過程中,幾種紡紗方式如賽絡紡、纜型紡和緊密紡等都是僅通過機械外力改變纖維須條成紗三角區幾何形態,使得纖維更容易捻進紗體。大量研究表明,毛羽的產生與生產過程對纖維的控制有密切關系,但更重要的核心因素是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其中初始模量是決定纖維產生紗線毛羽多少的關鍵因素。所以,如果能夠在線改善纖維的力學性能,無疑可以改善紡紗的成紗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柔潔紡紗可有效解決毛羽問題 我們對紡紗三角區紗條進行柔化處理,降低纖維模量,改善纖維“柔軟易撫順”性能,提高可加工性,同時加強機械握持和協同自控能力,實現各紡織纖維“光潔成紗”。 柔潔紡紗幾何模型分析:在普通環錠紡紗三角區施加一個纖維柔順處理面,在柔化成紗三角區紗條的同時,形成很多纖維握持點,握持外露纖維頭端,并與加捻轉動力、須條牽引力協同作用,將外露纖維有效地轉移進入到紗線體內,改善毛羽,提高紗線光潔度。 實驗表明,外露纖維頭端越長、纖維直徑越小、抗彎應力越小,越容易通過加捻、扭轉而移入紗體。較粗纖維經柔順處理后,抗彎應力σmax大幅下降,從而降低紗線毛羽。 實際單須條普通環錠紡紗過程,很難明顯觀察到紡紗三角區;但在紡紗段存在約20~50毫米的成紗段(包括不可見紡紗三角區),此段紗條未完全成紗,結構處于成形階段。在此段施加柔潔紡紗裝置柔化紗條纖維,降低纖維的初始模量,使外露纖維在加捻力、柔潔裝置表面握持力的協同作用下,捻入紗條,大幅度降低紗線毛羽。 現在推廣的柔潔紡裝置主要由六組柔潔處理部件、主體支撐板、裝置引線等部分組成。安裝在前鉗口前下方,有固定式、同步橫動式兩種安裝形式。 咸寧精源麻業30公支純苧麻紡實驗表明,高剛度苧麻纖維紡紗3毫米毛羽降低71%;襄陽3542紡織企業80英支純棉紡紗實驗表明,柔潔紗線3mm毛羽改善61.89%;武漢江南集團60英支純粘膠紡紗,柔潔紗線3mm毛羽改善93.17%;柔潔紡還適用于各種化纖短纖維紡紗以及針織紗生產,三峽如意紡織60英支純棉針織紗實驗表明,柔潔紗線3mm毛羽改善92.86%。為了進一步將該原理進行優化設計并發揮其作用,與細紗機整機達到一體化設計的功效,該原理技術已經轉讓給相關紡織機械公司,預計很快有成型的細紗機投向市場。 織造對紗線性能損傷的探討 在織造過程中,經紗所承受的磨損主要來自兩方面:經紗張力和各種摩擦力。其中,摩擦力是造成經紗斷頭的直接原因,經紗張力又間接影響摩擦程度。 如果紗線綜合可織水平為0.9,經摩擦磨損后,綜合可織水平只有0.2,根本無法實現織造。實踐證明:正常織造系數為綜合可織水平0.9;通過上漿,綜合可織水平1.2;經過摩擦,綜合可織水平0.7。減少導致經紗可織性劣化的各種摩擦作用的根本方法,我們可以分別研究經紗與停經片、經紗與經紗間、經紗與綜絲、經紗與鋼筘間的摩擦作用。 我們用型號為JAT710的噴氣織機做了不同品種的實驗考察: 紗線品種分為:40S純棉漿紗,40S純棉無漿紗,80S/2純棉上漿股線,80S/2純棉無漿股線。磨損程度結果表明:打緯區>后梭口區>綜框區>停經區。實驗證明:打緯區摩擦最劇烈;后梭口區有效摩擦長度最長。停經區:3mm以上長毛羽增多;后梭口區:長毛羽和短毛羽均有所增加,摩擦持續時間長,次數多;綜框區:短毛羽增加明顯,摩擦作用較為劇烈;打緯區:長毛羽比原紗還少,摩擦最為劇烈,大部分成為落物。 織造各區段摩擦對40S無漿紗強伸性的影響實驗表明:磨損程度顯示:打緯區>綜框區>后梭口區>停經區;打緯區:強力值銳減為不到原紗的48%,斷裂功為原來的23%。無漿紗表面毛羽比同品種漿紗多一倍;無漿紗紗體內纖維之間抱合力弱;分別經停經片、綜絲和經紗間摩擦后,長短毛羽均劇增;對于80S上漿股線和80S無漿股線:經各區段摩擦后,斷裂強力、斷裂伸長和斷裂功變化都不大,主要因為股線表面光潔,結構緊密,經合股加捻后線體內纖維之間作用力大。 80S上漿股線,停經區和綜框區斷裂伸長變化較小,停經片和綜眼的摩擦主要表現為切割作用,股線上漿后形成相當穩定的整體結構,不易被切割破壞;后梭口區和打緯區的漸進破壞突破股線緊密的結構,80S上漿股線經各區段摩擦后表面毛羽增加不明顯,打緯區長毛羽有減少趨勢,80S無漿股線表面毛羽增加較多,增幅遠小于40S無漿紗,停經區長毛羽增多,打緯區長毛羽明顯減少。 通過實驗比對,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紗身光潔、結構緊密的品種(漿紗、無漿股線、上漿股線),摩擦磨損程度:打緯區>后梭口區>綜框區>停經區;無漿紗:打緯區>綜框區>后梭口區>停經區(紗線綜合性能銳減);停經片主要影響長毛羽的增加。 今后我們將把以下三方面作為研究重點:改善鋼筘和綜絲的表面狀況和作用方式;采用新工藝增大后梭口區經紗間距、減小開口時經紗的交叉長度;改善停經片的結構形式或者探索新的斷經感應機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