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社會公用紡織品的監督和管理
社會公用紡織品是指醫院、酒店、洗浴中心等單位提供給消費者使用的各類紡織品,如床單、被罩、枕巾、毛巾、浴巾、臺布、口布、被褥、防滑墊等具有重復使用、多人共用的特性。公用紡織產品與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其質量安全問題歷來是消費者熱議和關注的話題,尤其醫院提供使用的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紡織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醫療護理的質量和效果,甚至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對公用紡織品的質量安全不容忽視,理應引起我們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社會公用紡織品的質量安全狀況 社會公用紡織品所固有的特殊性,給質量監管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如紡織品的頻繁更換及洗滌,使其質量狀況具有相當大的不穩定性,抽檢時為一個質量狀態,隔日就可能更換或洗滌,與前期抽檢時的質量有很大的差異,其質量狀態總是處于動態,使得不合格社會公用紡織品的后處理工作存在很大難度。 山西省纖維檢驗局自2002年起全面開展對全省醫院、酒店、洗浴中心等社會公用紡織品重點使用單位進行日常監督檢查,主要檢查對象為絮用纖維制品(被褥、墊)的填充物,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主要是填充物不合格,用下腳料、工業廢料甚至使用回收棉、布頭棉充當填充物,對消費者造成極大的健康和安全隱患。經過一段時期的檢查和規范,有效提高了社會公用絮用纖維制品的整體質量,有效遏制了“黑心棉”在此領域的蔓延,保障了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隨著對公用紡織品質量監管工作的加強,自2005年起,經報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將醫院、酒店、洗浴中心等社會公用紡織品的質量監管納入《省級產(商)品質量定期監督檢查實施計劃》中,為我局全面開展社會公用紡織品質量監管提供了依據。我局按計劃對全省所有醫院、酒店、洗浴中心等單位的社會公用紡織品被、褥、墊、床單、被罩、枕巾、浴巾、浴衣、地巾、臺布、口布、毛巾及一次性毛巾進行定期抽樣檢驗,檢驗項目為色污漬、pH值、異味等,對未使用的新品增加甲醛檢測項目,當年檢查統計結果令人震驚,不合格率竟高達60%以上,不合格項目主要為pH值。 經過連續幾年的質量監管,合格率大幅提升,目前已上升到8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 1.合格率的上升建立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基礎上,有的使用單位為盲目地提升合格率,規避處罰,不惜采用另類極端的方法改變pH值,使用中和劑甚至使用弱酸使得pH值降低,以符合標準要求。但同時也造成其他方面的問題,因大量使用弱酸中和給紡織品本身造成損害,降低使用年限,本來可使用三年的紡織品僅一年不到就需更換,增加經營成本。 2.目前我省醫院、酒店、洗浴中心等單位為規避責任,大部分不再自己洗滌,將社會公用紡織品的洗滌外包給洗滌企業洗滌,出了問題由洗滌企業承擔責任。而洗滌市場比較混亂,家數眾多,各洗滌企業為降低成本、降低價格提高競爭力,節約經營成本,在對公用紡織品進行洗滌過程中,使用劣質消毒液、洗滌劑等,再加上洗滌程序過于簡單,污漬清洗不干凈,消毒不徹底,漂洗不徹底,從而導致洗滌殘液在紡織品上大量留存,造成pH值超標等類問題,而這樣的公用紡織品對人們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3.隨著洗滌市場洗滌量的增大,洗滌企業之間惡意競爭,有的洗滌企業本身只有一套洗滌設備,況且不具備醫療紡織品的滅菌、消毒洗滌條件,但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盡量多承攬業務,不論是醫院還是酒店、餐廳的紡織品,取回來后也不進行分類,混在一起進行洗滌,造成二次污染和病源傳播,具有極大的安全隱患。 對社會公用紡織品實施監管的措施和建議 針對以上狀況,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和服務模式,以確保社會公用紡織品的質量和安全,使得消費者能夠使用上放心、安全、健康的社會公用紡織品。 1.進一步加強對社會公用紡織品使用單位的監督和管理,建立企業質量信息、信譽檔案,對提供洗滌服務的洗滌企業登記、備案。對提供消費者使用不合格社會公用紡織品的單位進行嚴厲查處,并給予媒體曝光和公告,督促其提高社會公用紡織品的整體質量水平。 2.監管前移,一是要求社會公用紡織品使用單位在購置新的紡織品時,先行將紡織品送至檢驗部門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再行投入使用,從源頭上杜絕不合格社會公用紡織品流入使用環節;二是對洗滌企業實施監督和檢查,制定洗滌質量標準,并向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提升洗滌質量;建立社會公用紡織品洗滌市場準入制度,查處、取締不規范、不合格的洗滌企業,建立不合格企業“黑名單”,通告給各醫院、酒店、洗浴中心。 3.積極引導,加強宣傳。定期給各使用單位和洗滌企業進行宣貫和培訓,幫助建立規范、標準的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強化和提升其質量意識、自律意識,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模式,消除隱患,確保社會公用紡織品的質量安全。 (作者單位:山西省纖維檢驗局)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