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承擔:中國棉花協會棉花加工分會
調查對象:13個主要產棉省、新疆自治區和兵團的132個棉花加工企業
1月國內棉花期現貨價格繼續回升,推動籽棉收購價穩中有漲,但是受資源減少、春節臨近及棉農惜售等多種因素影響,多數企業停收歇業,雖然有部分企業零星收購,但是數量有限,全國大部分地區棉花收購接近尾聲。在皮棉交易市場,隨著價格走高,企業對后市信心增加,出現惜售傾向。
一、籽棉收購價穩中有升
1月初期皮棉銷售價格繼續小幅回升,籽棉價格保持相對穩定,標準級收購價在11元/公斤左右波動,當月中下旬,在國際棉價大幅上漲、國內電子盤迅速回升帶動下,國內皮棉價格漲速加快,籽棉價格也隨之上漲,但是漲幅不大,月底在11.2元/公斤左右,最高的地方超過12元/公斤,遠低于前期高位。
全月平均400型棉花加工企業標準級籽棉收購價11.07元/公斤,環比上漲0.54%。
二、加工企業陸續停購
盡管籽棉收購價有所回升,但是距前期高點仍然有較大差距,尚有籽棉地區棉農惜售情緒較重。加之大部分地區籽棉收購接近尾聲,市場資源量有限,節日臨近企業陸續放假,棉花加工企業大部分停止收購。
截止1月底,132家被調查400型企業中,已經開秤企業102家,開秤比例77.3%,環比持平,同比下降12.7%。
三、皮棉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1月400型企業按標準級籽棉平均收購價11.07元/公斤折算,皮棉成本約24141元/噸(按平均毛衣分37.8%,回潮率10.00%,雜質1.8%,毛棉籽3.35元/公斤,棉籽損耗1%,軋花衣虧0.5%計算,不包括加工費及財務成本等),與12月相比,收購成本下降近500元/噸。同期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均價27953元/噸,較12月上漲了900多元。成本下降而銷售價格上漲,加工企業利潤空間繼續增加,經營情況有所好轉。
銷售方面,國際棉價大幅上漲,高出國內價差較大,國內電子盤持續走高,加工企業對后市的信心增強,寄希望于節后市場價格再度啟動,部分企業出現惜售傾向,加之進口棉開始大量到港,且節日臨近,紡企雖然有補庫,但是數量并未大量增加,市場成交總體較清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