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報道國內紡織企業停工限產現象普遍,為了解真實情況,一行來到山東德州進行實地調研。
在與企業溝通了解到,目前當地的紡織生產面臨較大的困境。
紡織企業艱難生存
德州周邊的紡織企業處境尷尬,部分中小企業停工限產,沒有停產的企業也處于虧損狀態,企業負責人極為悲觀,對現貨普遍看淡。棉花價格前期的下跌帶動了近期棉紗價格的下跌,當地C32S純棉紗主流報價在25600元/噸左右,3個月來下跌了600元/噸,近期降幅加快,1個月內下跌了300元/噸。由于人員工資、電費等成本不斷上漲,紗價持續下跌,目前德州市中小型紡企中,生產純棉紗的企業均處于虧損之中,混紡企業處也在虧損狀態;新型纖維企業多數處在贏利之中,但利潤率比以前大幅下降。
目前尚未停產的企業主要是產品質量好、信譽度高、企業人緣好和企業管理制度過硬的企業,上述企業不僅能夠維持生存,還能在紡織形勢不好時取得勉強的利潤。而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就沒這么好的運氣,預計將有20%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據悉,由于棉花價格降低,棉紗價格不斷下降,棉紗銷售異常冷清,企業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使然,德州周邊的紡織企業開工率降至新低,30%至50%開工率是近幾年罕見的,較多的紡織企業在觀望,一方面消化成本庫存,等待紗線銷售好轉,另一方面期待棉花價格的企穩,等待國家政策明朗。
紡織需求正在改變
據悉,目前的紡織需求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由于棉花價格暴漲暴跌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純棉制品的銷售轉冷,而混紡織品的銷售增加,混紡織品正逐漸替代純棉制品。純棉制品本身較難定型,水洗過后容易縮水,染色過的棉布衣物又較容易褪色,加上純棉制品價格較高,正在逐漸由主流衣物向內衣,秋衣過渡,而混紡織品的比例明顯上升。因此,棉花用量將有所下降,紡織企業正在被迫適應這種變化,一方面嘗試混紡織品的生產,另一方面嘗試技術革新,差別化生產,通過創新改善純棉衣物的性能,但是這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努力。
企業資金緊張壓力較大
當前,銀行催款現象普遍
德州附近的紡織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問題。往年紡織企業是到還款時間后就歸還銀行貸款,隔月銀行的新一批貸款就會到位,企業資金壓力不大,而今年銀行出于風險考慮只是收回貸款,不再向紡織企業貸出新的款項,使得企業資金極為緊張。部分企業明知道虧損還在生產,不只是為保住工人以待形勢好轉,更多的是考慮企業一旦停工,銀行就要開始催著還款,而企業又無力還款,只能勉強生產。同時,部分已停工的企業又無力償還銀行債務,不得不面臨破產。
棉花種植面積大幅縮減
據德州棉花協會公布的數據,2012年德州植棉面積將減少25%,而據當地棉花人士的預估,植棉面積的減少將大大高于這個降幅。據悉,當地武城和夏津等植棉大縣都有不同程度的植棉面積減幅,個別地區減幅較大,據該人士預估,2012年德州棉花種植面積將減少30%以上,2012年山東德州棉花產量減少已成定局。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