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期新疆自治區技術監督局、自治區纖檢所聯合各地區、縣市技術監督局、纖檢部門聯合對疆內棉花加工企業抽查,從籽棉收購到皮棉出廠,加大對“三絲”超標、收購不規范及計量儀器有問題、棉花小樣摻雜使假等企業的檢查和處罰力度,北疆幾家軋花企業成為“反面教材”。
近日北疆一些地區纖檢所召開關于纖檢中出現異性纖維的會議,強調各企業在收購中一定要杜絕“三絲”,并要求各軋花廠簽定質量保證書:1、保證檢驗中出現異性纖維包的批次(當天送檢的皮棉總量)不得組批入儲,2、不得入儲批次如擅自交儲,一旦再次發現異性纖維,以后該公司送檢的皮棉不再安排檢驗。
由于11月20日午后到23日北疆大部分棉區將迎來大范圍的大風降溫天氣,石河子、奎屯等棉區軋花廠紛紛暫時減緩或停止向各直屬、代儲倉庫運輸皮棉。一方面是擔心大幅降溫影響檢驗、裝卸人員工作,易產生較嚴重的押車現象(2012年巴楚、阿克蘇等地一些倉庫甚至出現押車一周以上的情況),企業成本明顯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降溫較大,交儲時回潮產生的虧重也大,一旦個別棉包回潮高于交儲標準,不僅整批被退回,還要上相關單位的“黑名單”。
截止20日,奎屯、塔城、精河、沙灣等地約40%的棉企停止籽棉收購,加工也將在11月底前完成,由于中后期籽棉、霜后花不符合交儲條件的比例大幅上升,霜黃棉和淡點污棉增多,棉企又擔心12月上旬國家有部門啟動國儲棉競賣,因此短期銷售現貨的意愿很強,3126、4126的報價普遍在19200-19500元/噸(毛重,廠內提貨),而少量“32”“13”級皮棉的報價則在18000-18500元/噸。北疆現貨成交量雖并不很大,但逐漸活躍、升溫。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