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在12月23日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放寬棉花收儲標準保護棉農利益的函》。針對湖北、湖南和江西省三省今年由于天氣問題棉花質量差強人意的情況,經研究并報國務院批準,此三地的棉花收儲需適當降低收儲標準(顏色級標準降到淡點污棉三級及以上,長度級標準降到26毫米及以上),并且按產量限定各省交儲的總量。因此,接觸江西地區的部分棉企,以便了解這一政策對當地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及企業的看法。
江西的棉企普遍表示,這一政策整體上說對當地企業有一定幫助。由于江西今年干旱,棉花的長度不如往年,26毫米棉花占比約20%左右,當地棉企或多或少都此類棉花的庫存。而這一政策的出臺擴大交儲范圍,這部分原本積壓的棉花獲得交儲資格。有棉企負責人說,在該政策出臺之前,26毫米棉花交不了儲就只能走現貨市場,這類棉花的加工成本在17500-18000元/噸左右,而走現貨的價格也就是18000元/噸不到,并且按實際情況的不同可能還會有所浮動,現貨即使不虧也僅是微利,但棉企一般認為如果交不了儲即使略虧一點也是要處理掉的。然而現在政策一出臺,便可以以18700-18900元/噸左右的價格交儲,所以政策對企業來說是有所助益的雖跟自己企業的加工成本比,26毫米棉花交儲的利潤空間是并不大的,但相比不得不虧本走現貨市場,能交儲確實是好事,至少不是那么虧了。
但也有部分企業的交儲積極性并沒有因為這一政策的發布而有所提高,相反顯得有些興趣缺缺。工作人員深入了解一下個中原因,總結如下:
1、時間差。具體措施需要地方政府進行布署,在政策發文和具體措施出臺之間有時間差。
“請你們三省人民政府布置采取措施具體落實,做好相關組織協調工作,切實確保災區棉農順利交售,特別要防止出現收購中對棉農壓級壓價的情況。”依據文件內容,這一政策需要各地方政府進行具體措施的布置,而并不是像收儲政策那樣由中央統一統籌規劃并下達措施。所以在發文和有具體措施下達之間,仍有一個較長的時間差。
有棉企負責人在政策發文后便立即去九江直儲庫了解情況,得到反饋說尚沒有得到具體如何操作的通知,仍需要等待纖檢局的紅頭文件下達方可啟動,所以現在棉企仍只能等待。有企業說紅頭文件具體時間他們還并是不清楚,但據有消息說應該不會太久了。
2、時間點。臨近新年,政策的發布對棉企的收購、加工和交儲在近期起不了太大幫助作用。
企業表示政策12月底才發布,在這1個臨近新年的時間點上對棉企的收購、加工和交儲起不了太大幫助作用。某九江棉企負責人說,該企業雇用的農民工不會像其他崗位那樣遵循《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的法定假日去放假,而是會遵循中國傳統的過年習慣,在農歷臘月二十(2014年1月20日)前便停工返鄉準備過年,外地的工人走的可能更早,甚至臘月初八(臘八節,2014年1月8日)就會離廠;而一般會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2014年2月14日)后才會陸續返工。其間企業有近1個月的短工期。
尤其是近幾年,上述情況基本已經固定成為1個約定俗成的放假習慣,企業也沒有辦法去限制,畢竟好工人不好找,當地的“用工荒”還是有的。那么在這個節股眼兒上發布政策,再等纖檢局紅頭文件發布,即使是有企業想考慮一下26毫米棉花的處理問題也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畢竟現在對于江西棉企來說,其他棉花的交儲目前尚存在著較大壓力。
3、江西收儲庫容量小。相比于棉花長度,庫容小是江西棉企目前交儲壓力的主要來源。
江西棉企普遍反映,進入12月份九江當地的2個代儲庫點因為滿庫而停收,截止到現在已停收20多天。目前只有九江直儲庫1個庫點在收儲,但其45000噸的庫容量目前僅剩約16000噸的剩余庫存,有棉企業計算,這也就是約5-6天的收儲量,庫容量相對較緊張。有棉企表示,因交儲競爭較大,企業拍不到合同,無論是什么樣的棉花都交不上,現在也只能等待。也有棉企表示如果庫容量過于緊張,那么只能考慮去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庫點交儲,但這樣就會產生路途費用,造成成本的增加,如果真這樣,那么企業對26毫米的棉花就更沒有太多收購和交儲的積極性,畢竟本身利潤空間就小,再加上運輸成本,交儲也會虧本。
所以江西的棉企普遍建議,盡早開放當地其他收儲庫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交儲積極性,并在解決此核心問題的基礎之上,方更能體現放寬江西棉花收儲標準后對棉企和棉農的扶持福利。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