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久久久免费影院,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看精品亚洲99精品国产,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成人嫩模一区二区,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錦橋紡織網
資訊 要聞 視點 外貿 統計 標準 科技 市場 寧波 織里 昌邑 盛澤 湖塘 錢清 供應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棉花 現貨 撮合 鄭棉 美棉 收儲 拋儲 曲線 棉花 化纖 紗線 坯布 外匯 原油 采購 坯布 紗線 面料 家紡 服裝 紡機
化纖 滌綸 粘膠 聚酯 腈綸 氨綸 錦綸 計算 克重 布價 紗價 棉價 外棉價 服務 會員 廣告 軟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熱門關鍵字:

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進口棉無下家 國產高價棉拖累棉紡企業

                     

  “要爆倉了!”3月15日上午,剛做了一年多棉花進口生意的山東濱州王興華在電話中焦灼地對記者說,盡管進口棉花到岸價格比國內棉花低了5000多元,但還是找不到下家。

  進入3月,在青島保稅港區,一大批棉花貿易商正在為倉庫滿滿的進口棉焦躁不已。王興華告訴記者,保稅港區的棉花庫存將近10萬噸,已經達到了庫存上線,倉庫基本全滿了。

  那邊大批進口棉在保稅區倉庫里“睡大覺”,這邊一大批棉紡企業卻由于進口配額有限被迫購買高價國產棉,成本激增,青島地區的棉紡企業破產和停工率已超三分之一。

  “瘋狂的棉花”今年正在演繹一個“死局”。

  棉價倒掛再創新高

  3月11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飆升至19346元/噸,這是該指數今年以來連續18天實現上漲,與去年7月的低點相比,每噸上漲了1190元。

  而3月11日,棉花COT-LOOK國際棉花價格指數為93.50美分/磅,折合12776元人民幣/噸。也就是說,同期國內棉價比國際棉價每噸貴了6570元。

  國內外棉價倒掛不是新鮮事,但差價從沒有如此之大。“雖然與前兩年一噸價格達3萬元以上的‘瘋狂棉花’相比,現在的棉價已大幅下降,但目前國內外棉花價格差擴大。”王興華說他去年看到這一點后才決定做棉花生意的。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統計,2011年9~12月,國內外平均棉價差為每噸2410元;而到2012年1~3月,國內外平均棉價差上升為每噸3638元;8月底至9月初,國內棉價為18520元/噸,國外棉價在增加1%關稅和增值稅后的價格為13060元/噸,價格相差5460元/噸。而相比往年,2012年度國內外棉價差已創下歷史新高。

  “過去十幾年,國內和國際棉花差價始終保持在每噸1500元到2000元。”王興華告訴記者,印度等地進口棉花、棉紗,平均價格要低20%-30%。

  是什么造成了國內與國際棉價的差距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介紹,2010年開始,國內棉價一度高到33000元/噸,國際棉價也盯著國內棉價走,當國內棉價從33000元往下跌時,為托住棉花價格,國家出臺了19800元/噸的收購價格,將國內棉價穩住。但是國際棉價還在繼續下跌,與國內形成了巨大的差價。政府為了保護棉農,第二年繼續提高棉花收購價到20400元/噸。

  “之后,為了應對這樣的價格差距,加大了在國際市場的采購力度,但是仍然沒有把國際市場的棉價抬上來,反而形成了巨大的庫存以及國內高企的棉價,給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高勇說。

  6000元差價的意義

  “下訂單的國外企業通常以國際棉價來定價,但自己生產的棉紗卻是用成本更高的國內棉花來生產的。青島紡織服裝協會秘書長鄭明梅表示,在國內外棉花價差持續的情況下,低端棉紡企業必然會遭淘汰。2012年至今,棉價倒掛最高點達到6000元,無疑成為走向困局的一根導火索。6000元差價意味著什么?

  青島新天成紡織有限公司經理王志新說,正常情況下,國內和國際棉花差價在每噸2000元,企業才能保持競爭力,目前的巨大價差已遠遠超出了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

  青島伊琳娜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曾向媒體算了一筆賬:生產1噸棉紗,至少需要1.15噸棉花,原料成本2.2萬元,人工、能源、運輸和財務成本比過去上漲了10%,加上機物料耗損,一噸紗的成本不低于2.8萬元,去年至今市場售價約為2.6萬元,意味著棉紡織企業每生產1噸棉紗將虧損2000元。

  由于訂單不足,在青島,不少紡織企業紛紛降低了生產庫存。

  另據青島當地媒體報道,青島地區棉紡企業破產和停工率已超三分之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在年初的新聞通報會上說,去年全年我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57810億元,同比增長12.3%;全社會口徑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到2625.6億美元,同比增長3.3%。

  “除2009年出口總額是負增長外,這個數字是近幾年來最低。”高勇說。中紡聯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至11月,我國紡織行業在歐盟和日本進口市場中所占的比重較同期分別下降1.8和1.1個百分點。

  “僅靠紡織企業自身調整很難徹底化解價差造成的影響。”高勇說。

  死結難解

  “棉價倒掛傷害的不僅是棉紡上下游環節,其中還藏有更深的危機。”王興華表示。

  由于棉紗進口沒有配額限制,不少企業干脆選擇直接從印度、巴基斯坦大量進口棉紗,因為人力、原料成本低廉,進口棉紗的價格甚至比國內棉花價格還便宜。為了生存,一部分棉紡企業甚至把進口的棉紗再轉手賣給下游紡織面料企業或服裝企業。

  “生產棉紗不如賣棉紗,部分企業的無奈之舉會導致市場的更加紊亂。”王興華認為這是一個難解的死結。進口棉價格優勢很明顯,但由于1%關稅配額審批“門檻頗高”,滑準稅配額發放數量不確定。

  “為了破解國內、國際棉價倒掛給企業帶來的困境,我所知道的政府部門的政策就是拋儲,想以19000元/噸的價格拋300萬噸,這樣的拋儲價格實際上政府已經給補貼了,未來會拋多少取決于政府的承受能力。”高勇說道。

  記者注意到,前段時間,國家開始了棉花拋儲。從各方面反應看,拋儲成交清淡,一些小的棉紡企業在面臨原材料短缺時也不敢收入國儲棉。歸根結底,這都是由于棉價倒掛導致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應該在棉花流通體制上有所改變。棉花的生產和流通應該做到市場化,而不是靠收儲和進口配額調節。現在的狀況已有些扭曲。

  “(棉花收儲)意味著國家將為此付出不少于1700億元的收儲資金,加上巨額倉儲費用、各種管理和經營成本,對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無疑是一種考驗。”中國棉花學會棉花產業與經濟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譚硯文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2013年依舊按去年的方式收購棉花,國家將面臨無倉儲棉之境。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