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月下旬,河北東光縣乍暖還寒,各榨油廠的“虧損”狀態仍不見好轉,“保本”經營是其主流。“一天加工20噸棉籽,不足去年這個時候的三分之一。”因為下游銷售情況不好,很多企業擔心產成品“積壓”,靠降低產能來規避風險。某榨油廠負責人趙經理表示,他們廠的日榨油能力是80-90噸棉籽,可現在只能維持20噸左右。據他介紹,目前他們完全是按照棉油訂單生產,棉油基本沒有庫存。3月27日,他們縣棉油出廠價是7600元/噸,質量較好棉油能賣到7750元/噸,基本與上周持平。但是企業發現近期棉油訂單見少,企業開機率“比上周下降不少”。
通過對當地部分油廠調查了解,多數認為:一是外圍豆油、棕櫚油走弱,拖累棉油銷售。據了解,進入本周,京津、日照地區一級豆油出廠價8500-8550元/噸,較上周下調50-100元/噸;張家港8150-8200元/噸,下調100-200元/噸;大連8200元/噸,下降200-250元/噸。24度棕櫚油港口交貨價5950-6000元/噸,回落50-80元/噸。受此影響,貿易商不敢大量備貨,觀望情緒濃郁。二是小包裝食品油各超市競相降低銷售,掀起節后降價潮,給國內調和油的生產加工以及貿易帶來負面沖擊,對上游企業壓力巨大,降價成為“熱詞”。據了解,近日東光縣棉油企業產能維持在50%左右,全縣日消費棉籽600余噸,日榨油能力60多噸,較春節期間降低30%左右。“多數產成品賣不出去,資金壓力很大。”
當地企業是按照棉油訂單生產,但棉粕、棉短絨等產品近期積壓數量較大。當地業內人士介紹,近期豬肉和生豬價差放大,當前屠宰一頭豬的凈利潤可以達到80元,而在去年10月份,兩者的價差一度跌破7元/公斤,春節之后升至8元以上,這兩個月又持續擴大。受此影響,當地生豬養殖戶紛紛加緊屠宰,而對棉粕的需求量下降,造成很多企業棉粕在廠房堆積。當天,當地棉粕主流價格2600元/噸,在實際成交地程中,部分廠家表示“價格可談”。業內人士分析,近期棉粕價格可能會出現下行走勢,原因是近期豆粕跌幅較大,目前港口地區報價下跌200-300元/噸,勢必拖累棉粕行情。
近期當地棉短絨高位回落。27日,質量較好二道絨當地廠家提貨價3850元/噸,較前期略有回落。目前廠家出貨心理較強,多數愿意讓價,賒欠也可以接受。某企業負責人分析說,近期棉短絨價格回落主要“受制”于政策。近日,國內部分紡織企業透露已收到棉花配額通知,而且正在有條不紊進口,這次配額發放與前期拍儲有關。價格低廉的外棉“蜂擁而至”勢必拉低純棉紗線成本,給混紡造成沖擊。近日,河北省內純滌紗線價格縮水了200-300元/噸,產品滯銷。上游棉漿粕企業不敢進貨,壓低棉短絨價格。但預估今年上半年,棉短絨行情仍然樂觀,原因是隨著紡織服裝行情的回暖,產業鏈行情擁有上漲空間。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