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 楊世濱】: 李總講到這里我也明白了,為什么組委會用心良苦一定請你來,現在我們行業也是很受傷,血淋淋的,需要醫用行業給我們止血。今天兩個主題,還有一個站在市場角度看待政策同時也要反思怎么調整,怎么樣棉業可以持續發展。之所以這個題目提出來,肯定是我們政府也已經意識到,現在這樣一個政策,我們持續下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或者說已經到了大家要反思或者要考慮調整的時期。棉業可持續一定是因為它的潛臺詞說不可持續有很多因素,比如剛才各位講到我們流通業成本,我們在整個交易當中方式,我們企業這里面關于質量反饋等等,可能還會有很多。我想讓幾位再跟說說,在這樣一個產業鏈的環節下,棉紡產業、棉花產業、流通產業這樣一個大的產業鏈當中,它如何去可持續,它不可持續的因素還有哪些。因為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幫助政府來出主意,幫助我們的棉農,使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好,當然我們也希望我們各個環節上都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比較收益,這一塊兒還會有很多。我知道我們也想很多辦法,目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知道像中華棉,石總這一邊也跟我們很多的工業企業結合起來,比如說在我們的采購方面,比如說在現在的生產環節當中,我們的經營貿易企業也為我們的工業企業提供了很多方法。像交易市場可能也想很多辦法,我想也借這個時間請石總說一說,在這樣一個困難的情況下,尤其近期,今年政策已經定下來的情況下,工業企業,流通企業,貿易企業大家怎么聯手應對這樣一個相對復雜和不利的市場,請石總先說說。
【石金凱】:
市場嚴峻,產業鏈里面各個環節都遇到困難和前所未有的壓力。作為流通企業,中棉集團近幾年來一直在探索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如何與我們的上下游協調,共同發展。從我們自身的做法來講,我主要兩個方面,這個也是大會的題目。一個是信心,還有是轉型,共贏。我想信心都不用講了,轉型,確確實實我們產業鏈每個環節、企業都面臨一個轉型升級發展的問題。市場的壓力擺在大家面前,因為政策問題,某種情況來講作為企業是左右不了的,只能夠是政策執行者,不能是政策的制定者。
中棉集團在這個情況下如何轉型和發展,歸納起來兩個方面。一個是橫向發展。立足主業同時一定要把市場做足,在市場布局上一定要做的更加全面。包括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都應該把這個橫向發展做到最佳合理規模。如何在產業鏈當中尋求更好結合點,我強調中棉集團一定要為我們的客戶創造增值服務。營銷服務當中把增值服務作為一個基本前提,作為一個供應商如果給客戶帶來不了新的增值,我想這個服務是不到位的,這個合作也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想從企業自身來講,從中棉代表流通企業來講,如何在困難的情況下,與我們上下游企業共同來發展,一定要深化我們的服務,為客戶,為我們的紡織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當然這個增值服務有有形服務,有無形服務,所謂無形服務就是我們在市場分析、判斷、把握方面一定要與我們的客戶共享,共同來應對市場,共同來克服市場帶來的風險,同時我們的有形的服務是一定要為客戶供應質優價廉的商品資源。這幾年除了國內以外,我們一直把進口,把國際棉花這一塊兒作為中棉集團經營重要的領域,組織質優價廉,客戶需要的資源,能夠與我們的客戶,我們的紡織企業共享。
【主持人】:
石總講的非常坦率,這種情況下要有信心,信息共享,服務增值,帶來價值提高。我想說確實從貿易商來講也看到我們企業跟石總合作以后產生了良性結果,作為生產企業來說,我想朱會長肯定有很多可持續的想法,比如面對現在這樣一個非常困難的情況,我們現在的棉紡企業如何來應對。另外大家可能也會很關心我們剛剛也做過一些其他方面的研討活動,是不是可以介紹一下現在棉紡企業的情況。
【朱北娜】:
剛才說到紡織企業準備再熬一年,就是我們有一個信心。業界都看到收儲肯定不能再持續下去,這樣下去對整個行業是不利的。前一陣發改委開了會,大家也知道這個事情,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政府也在下大力氣,改變目前的這一種情況,也要做進一步的調控,所以從這一個方面來說,也給企業很大信心。另外一個主題我覺得也非常好,轉型。作為棉紡織企業來說,除了用棉花還有更多是在用非棉纖維,我們說的非棉纖維除了化纖還有毛和麻。上星期中國紡織聯合會也開一個原料市場會議,從這個會議上可以聽到很多企業用棉同時也更多用非棉纖維,因為當前情況下企業必須要有更多選擇。這一兩年,尤其最近這五年,非棉纖維使用已經有大比例攀升。今天上午也聽到美國農業部說中國使用的棉花是八百萬噸,八百萬噸主要可能說棉紡企業用,產業鏈并沒有減少棉花使用,我們后面還有很多進口,印度出口促進會的會長就說,選擇印度棉花,選擇印度的紗是經濟的選擇。從這一方面來說,確實在去年這一段時間,包括今年,很多企業都買了很多的進口棉紗,也是因為從經濟的角度。從企業要生存,從消費者的需求來說,我們現在的化纖用量已經接近一千兩百萬噸,已經大大的超過了棉花。企業用羊毛還有麻紡其實也用了很多,我們企業也有更多的辦法進行轉型。在棉花我們無法生存的情況下,我們就更多的選擇用非棉纖維,另外企業也盡量在工藝上少用棉花,比如說工藝上我們原來紡粗織紗現在可以紡細織紗,少用棉花,這是無奈的選擇。消費者也很喜歡用棉花或者使用棉花,只有棉花在市場調控情況下,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們棉花產業更好的發展。
回到剛才講政府調控,我在年初時也講到政府現在出臺收儲主要是保護棉農,我覺得下一步肯定從工業角度更多考慮。從一個扁擔來說,只扛一頭扁擔翹起來肯定非常累,一定要兼顧兩頭才會非常舒服,這是我想說的,謝謝。
【主持人】:
朱會長說企業有一些可以使用非棉纖維,政府調整政策當中,可不可以同時照顧兩頭,希望她這樣講了以后我們的政策能夠有一些松動或者調整。我想交易市場肯定有一些想法,他肯定先考慮交易量,有交易量市場會更加紅火,這當中出現一個問題,因為賣方只有政府賣。買方現在是大量的工業企業。在前一段我們可能也聽到了很多聲音,比如講是不是可以放開一些可以允許流通企業或者貿易性企業進入我們的交易市場,進入整個環節當中來,會不會帶動整個市場更加活躍,還是說有利有弊,還是說會有一些問題,或者還有一些什么其他好的辦法使我們的交易能更加活躍,交易市場更加繁榮,也想聽聽丁總的看法。[2013-06-0618:04:00]
【丁好武】:
促進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應該說是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義不容辭的責任。最近我也一直講,剛才李總也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中國棉花消費量,我們曾經到了1100萬噸。今天談我們的消費量下降到800萬噸,甚至有的說700萬噸,如果現有政策不能夠與時俱進進行完善,紡織企業,尤其棉紡織業還是在一個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生存,棉花消費量越來越少,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整個棉花產業的悲哀,我是這樣一個觀點。
圍繞整個產業可持續發展,交易市場也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們在組織棉花規范交易,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個平臺有一個買賣的渠道,另外大家如果缺少資金我們也提供配套資金服務,但交易市場本身我們不參與任何買賣。除了這些以外,我們在服務于國家宏觀調控的時候,也及時的給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一些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建議,使我們的調控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市場預期。
我們現在不但要把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打造成國家棉花宏觀調控的得力抓手,我們同樣也正在努力把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打造成國家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行業公共服務產品的一個抓手。在這一方面交易市場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整個產業能持續,長期的健康的發展。一個方面就是正在構建一個全國棉花物流信息平臺。這一個平臺我剛剛也講了,我們國家現在生產流通消費庫存,這一個數據現在實際是嚴重失真的,希望通過構建這個平臺,把我們國家每年能夠生產多少棉包,軋花廠能夠加工多少包棉花,我們能夠采集出來搞清楚。第二步把整個流通中間的棉花,在庫存、在倉庫里邊的這些棉花到底有多少,我們時實的,每個月的靜態的數,甚至動態的數有多少,這一個我們爭取能夠搞清楚。
第三方面涉及到棉花從新疆配送到各地,爭取把棉花配送的平臺搞清楚,能夠為大家在棉花流通方面更有效率,這方面也正在做一些工作。我們還在做棉花貨權登記,類似美國EWR,棉花在倉庫里面不動的情況下貨權的變更我們也能夠搞清楚。還要把每一批棉花質量的信息能夠跟貨權變更信息結合起來等等,我們做的工作目的是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把現有我們關心的生產流通消費相關數據提供清楚,為行業服務,為國家的宏觀調控來提供參考依據。
我們也正在做棉花的物流規劃,應該說國家發改委已經立項,作為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也是中國棉花協會,棉花倉儲分會的牽頭單位。我剛才實際上已經提到了,物流規劃很重要一個就是將來要推進運輸的集裝箱化,這個應該說過去我們在這一方面有一些制約。現在經過廣泛的調研,不管是發改委還是鐵道部,還是我們相關部門,應該說包括最近,我們有關領導到國外調研,大家都對集裝箱的運輸形成了一個共識。在這方面交易市場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包括在推進新疆棉運輸通道建設,怎么把新疆棉花按照我們買方紡織企業的需求以盡快的速度組織出來。
另外就是很重要一個大家關心的棉花質量。質量的問題剛才我們朱會長已經都提到了,就是這幾年我們棉花的收儲質量,應該說是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的,這一個問題應該說不是哪一個部門的問題也不是哪一個單位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我們在機制或者在制度的設計上出了問題。我們也提出了下一步要改進棉花的入庫公檢模式。能夠滿足企業及時交儲的需要,又能夠保證入儲棉花質量,所謂保證棉花質量是你檢驗的這個結果能夠真實的反映棉花的等級。這樣的話紡織企業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采購。
從商品棉角度或者從長遠的角度,恐怕我們還要去考慮推進棉花的專業倉儲。這樣能夠實現棉花在倉庫里面一次檢驗全程有效,節約大家不斷的重復檢驗成本。至于剛才楊會長提到在儲備棉投放過程當中流通企業能不能參與,怎么樣參與,因為交易市場是作為政策實施的載體,我們對這個也只能夠建議,但我們不能說流通企業應該參與還是不應該參與。站在我個人角度來看,流通企業在目前的情況下參與國家儲備棉的投放,作為采購,我認為恐怕應該說有利于國家減輕負擔,有利于搞活市場流通,也有利于紡織企業品種結構的調劑。當然可能紡織企業擔心說流通企業參與會不會把市場價格抬上去,我覺得這擔心多余了,現在國家不是棉花少而是棉花多了。現在沒有哪個流通企業能夠跟中國幾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的棉花進行抗衡,我想誰也沒有這個膽量和能力,恐怕這里面流通企業的參與可能更多對紡織企業提供資金幫助等方面的幫助。
【主持人】:
我們即將結束訪談之前,還是想聽聽李總的想法,因為我覺得醫療用的純棉紡織品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您在這一方面也組建一個協會。你能不能預期預期,中國這樣一個產業當中用棉量會上升到什么情況,我們很關心用棉量,講產品是它的用途,比如五十萬噸棉花還是一百萬噸棉花,對棉花品級或者未來預期您有什么樣的想法嗎?
【李建全】:
謝謝,醫療用棉量中國已經五十萬噸左右。
我簡單說幾點。第一個,有哪一個纖維,除了棉花以外所有纖維都要加工,加工意味著污染。所有的纖維都要靠化學物質才成為纖維,只有棉花生長出來是天然纖維,如果都用天然纖維少用化學纖維我們就會減少污染。真正來講我們的宗旨提倡用棉。第二個,如果新疆不種棉花,新疆的沙漠化速度是不是會更快呢?正因為棉花耐旱,是相對來說用水最少的農作物,它在全世界占整個農作物的用水是2.6%,生產出全世界纖維產量40%到60%的用量。當然棉花的特點,美國棉花協會、美國棉花公司通過市場調研,包括對中國市場調研,所有人在商場買東西,如果你打出我是環保,我是有功能性的不如打一個棉字。
第二個中國政府確實給我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確實很可愛,希望把我們當小孩養著,什么都包辦代替。很好的一種做法。但我認為越是在溫室里面長大的溫室花越經不起世界風浪的,中國企業也必須是這樣的。所以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不是靠一個收儲,靠一個配額一了百了。企業必須參與世界競爭,世界大環境里面競爭。政府應該做什么?少搞一些計劃經濟,多搞一些像美國這樣的直接補貼,直接給棉農補貼不就更直接嘛,為什么非要通過中間環節,在收儲價格上補貼,當然直接補貼在中國非常復雜,中國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我們一步一步來。像丁總講的非常好,今年如果對棉花加工企業或者中間哪個環節進行嚴密監控,直接差價補貼,這就是一步一步解決問題。但從長遠根本性的問題來講,我們必須解決直補問題,土地面積上,現在科學發展到現在,種棉花的地方你可以精確到每平方米,都可以用GPS測量出來,種棉測量不出來嗎?你這個棉種出來不管你多少,我按照你的面積進行補貼。可能將來有一場災害棉農顆粒無收,按照面積補貼應該不應該?或者是干旱,顆粒無收,我按照面積補貼應該不應該?只要面積控制好,用價值杠桿、配額杠桿。如果再進一步做好學美國那種對公斤,磅,各種從化學,從棉種子,成本技術,各方面技術扶植農民,這才是長足持續發展的機制。我覺得中國政府應該多多的考慮這個問題。
【主持人】:
李總是棉花的粉絲,從你剛才對機構包括你個人的意見來講,我覺得你好象在表揚當中都隱含著批評。在批評當中都隱含著一種表揚。其實我覺得,包括今天上午農業大學的柯校長給了一個圖,中國的農產品進出口。我們紡織產品2001年WTO入市以后到快速十年增長,2010年我們農產品那時候由出口轉為凈進口,棉花2010年到現在三年多時間,我們經歷了跌宕起伏,以前這么多年沒有經歷過,首先應該講我們都是對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學習的過程。這是我們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要交的學費,這個波動之后我們無論種棉花,經營棉花,使用棉花,使用棉制品大家都能夠有一個冷靜思考。這種情況下可能我們所有處理的問題,就比原來想象要復雜的很多。我想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課題。包括李總最后講到,為什么棉花不能直補,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可能我們今天下午的時間當中已經沒有辦法更深入的討論,在明天上午我看到會議安排當中還有一個圓桌對話,也可能在我們高芳會長這樣一個論題當中,還會有我們的同事們或者朋友們涉及到。我們很希望能夠就棉花這一個產業鏈進行更深入的探討,相信今天來的人都是愛棉花的,我們都是希望這個產業,這個產品能更好,不僅僅在中國好,還在全世界也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